河南新宠——绵麦51:抗病高产的小麦新选择

2024-12-20 03:10:53 发布

在河南省南部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绵麦51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病性和稳定的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绵麦51,审定编号豫审麦20190053,由四川国豪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共同申请,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培育而成。这个品种的诞生,源于1275-1和99-1522两个亲本的精心杂交。

绵麦51是一种弱春性小麦品种,全生育期介于190.7至217.0天,成熟期仅比对照品种偃展4110晚0.3天。它的幼苗半直立,叶色浓绿,苗势壮实,尽管分蘖力较弱,但成穗率较高。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高在76.3至80.6厘米之间,株型松散,抗倒性一般。旗叶窄长,穗层整齐,穗近长方形,长芒,红壳,红粒,籽粒半角质,但饱满度稍差。

在抗病鉴定方面,绵麦51展现出中抗白粉病的特性,对条锈病有中等感染性,但对叶锈病、纹枯病和赤霉病的感染性较高。品质检测结果显示,2016年和2017年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2.56%和11.3%,容重分别为800克/升和744克/升,湿面筋含量分别为27.1%和20.6%,吸水量分别为58.3毫升/100克和49.2毫升/100克,稳定时间分别为7.1分钟和1.0分钟,拉伸面积分别为90平方厘米和69平方厘米,最大拉伸阻力分别为391EU和397EU。

产量表现方面,2015至2016年度河南省南部组区试中,绵麦51的平均亩产为368.7公斤,比对照品种减产1.9%,但差异不显著。2016至2017年度续试中,平均亩产335.1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1.2%。2017至2018年度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01.7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绵麦51适宜在10月中下旬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14至16万。在种植过程中,需注意防治蚜虫、叶锈病、纹枯病、赤霉病和条锈病等病虫害,并预防倒春寒,特别是在高水肥地块种植时,需防止倒伏。

最终,绵麦51以其出色的表现通过了河南省的小麦品种审定,适宜在河南省南部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无疑将为当地农民带来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