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莉丝苗:高产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探索农业的奥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孕育出了一款新型水稻品种——粤莉丝苗。这款水稻以其独特的特性,在众多稻种中脱颖而出,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粤莉丝苗,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90015,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成果。它的诞生,源自于粤金银占和五山莉占的优良基因,融合了两种稻种的精华,展现出卓越的生长特性。
作为一款感温型常规稻品种,粤莉丝苗的晚造全生育期仅需112至115天,相较于对照种粤晶丝苗2号,生长周期更短,意味着更快的成熟和收获。它的株型中集,分蘖力中强,虽然抗倒力中弱,但耐寒力中等,能够在多变的气候条件下稳健生长。
在产量上,粤莉丝苗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17年和2018年的晚造省区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39.3公斤和440.3公斤,相较于对照种增产5.11%和5.57%,这一增产效果达到了显著甚至极显著的水平。2018年的晚造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12.9公斤,增产4.52%,展现了其卓越的丰产性。
在品质方面,虽然粤莉丝苗的米质未达到优质等级,但其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不俗,分别为81.3%~81.7%和62.9%~65.4%。此外,其垩白度低,透明度高,碱消值和胶稠度均在理想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适中,长宽比为3.0,这些特性都为粤莉丝苗的食用品质提供了保障。
在抗病性方面,粤莉丝苗同样表现出色。它对稻瘟病具有较高的抗性,全群抗性频率在85.7%~96.55%之间,对中B群和中C群的抗性频率分别为80.0%~95.24%和100.00%。在病圃鉴定中,穗瘟和叶瘟的等级均较低,显示了其良好的抗病能力。同时,粤莉丝苗还具有中抗白叶枯病的特性,能够有效抵御这一常见水稻病害。
综上所述,粤莉丝苗以其较短的生长周期、较高的产量、稳定的品质和良好的抗病性,成为了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的又一力作。它不仅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也为水稻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在栽培过程中,只需注意防倒伏,粤莉丝苗就能在我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早、晚造种植中发挥其潜力,为农业的繁荣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