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刀额新对虾”:南方水域的养殖新星
在南方的海岸线上,有一种虾类以其独特的风味和顽强的生命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它就是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人们亲切地称它为基围虾、泥虾或沙虾。这种对虾科、新对虾属的成员,不仅在南方沿海地区广泛分布,而且以其广盐性的特性,成为了养殖者的新宠。
刀额新对虾的适应力极强,它们能在10至37°C的水温中生存,无论是在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热的夏季,都能保持活力。它们对底质没有特别的要求,沙质或沙泥质的海底都是它们的栖息地。在透明度高、天气寒冷时,它们会隐藏在海底8-10厘米深的地方,而在黄昏时分,它们会开始活跃地捕食,夜间活动更为频繁。
这种虾类的盐度适应范围非常广泛,它们能在淡水或滨海稻田中生长,也能在盐度高达35的海水中生存。刀额新对虾对低溶氧的忍受力也比一般的对虾要强,这使得它们在养殖过程中更加容易管理。
刀额新对虾的食性在幼虾阶段与对虾相似,而成虾则主要以捕食底栖生物为主,同时也会食用底层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它们的食物包括底栖生物类、桡足类、游泳虾类、小型短尾类、多毛类、双壳类以及底栖硅藻等。
养殖刀额新对虾时,淡化是一个关键步骤,需要至少一周的时间来逐渐适应淡水环境。虾苗在进入养成池前,需要在水池中暂养15至20天,通过强化培育,待虾苗体长达到1.0至1.5厘米后,再转移到大池中。每公顷放养量为75万至90万尾,刀额新对虾虽然是杂食性动物,但更偏爱动物性饲料。在养殖的前期,主要依靠施肥和泼豆浆来培育浮游生物,适当投喂鱼浆和对虾前期料;3厘米以后则以对虾颗粒饲料为主;6厘米以后可以搭配螺蚬等动物性饲料,以促进生长和增肥。
刀额新对虾为淡水名特优养殖增添了新品种,但由于养殖历史较短,产量还不稳定,因此在推广前需要继续摸索和总结经验。这种壳薄体肥、肉质鲜嫩的虾类,不仅深受养殖者欢迎,也因其美味而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售价。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刀额新对虾有望成为南方水域养殖的新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