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菜新宠——“浙油18”的丰收秘诀
在江苏省淮南油菜区,一种名为“浙油18”的油菜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优良的特性,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品种,原名“浙油18”,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精心培育,自2004年诞生以来,便以其半冬性甘蓝型常规油菜的身份,为农民带来了丰收的希望。
“浙油18”的产量表现令人瞩目。在2007至2009年的江苏省常规油菜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213.9公斤,比传统的红油3号增产7.2%。而在2009至2010年的生产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58.2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6.1%。
这种油菜品种的植株特征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拥有较大的子叶和3对裂叶,叶柄长且叶缘有缺刻,越冬时植株半直立,展现出良好的生长姿态。全生育期大约242天,与红油3号相当。株高可达173厘米,分枝点高38厘米,主轴长度61厘米,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各10.2个,单株有效角果402个,每角19.4粒,千粒重4.6克。品质上,芥酸含量低至0.2%,硫甙含量25.0μmol/g饼粉,含油率高达44.0%,显示出其出色的油质。
在田间抗性方面,“浙油18”同样表现出色。菌核病发病率和冻害率均低于平均水平,显示出较强的抗病和抗冻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倒性。
为了确保“浙油18”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也至关重要。首先,播种要适时,苏中地区9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9月25日为育苗移栽的最佳时期。其次,移栽也要适期,苏中地区10月20日左右,苏南地区则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种植密度控制在每亩0.7万至0.9万株。肥水管理上,要重施基肥,增施磷钾肥,必施硼肥,每亩施用纯氮15-20公斤,基苗肥占2/3,薹肥占1/3。田间管理上,要开好三沟,确保良好的排水条件。最后,病虫草害的防治要及时,苗期、冬前和开春后要防治蚜虫等害虫,及时除草,并在初花期防治菌核病,必要时在盛花期再进行一次防治。
“浙油18”,不仅是一个品种的名称,更是江苏省淮南油菜区农民丰收的希望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