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两优5814:晚稻新选择,丰收与品质的双重保证
2024-08-08 03:13:51 发布
在广东的稻田中,一种新型的水稻品种正在引起农民的广泛关注——深两优5814。这款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水稻,以其出色的产量表现和优质的米质,成为晚稻种植的新宠。
深两优5814,一个拥有粤审稻2008023审定编号的品种,源自Y58S与丙4114(B4114)的杂交。它属于弱感光型两系杂交稻,全生育期约117天,比传统的博优122稍晚2至4天成熟。这种水稻分蘖力适中,株型集中,剑叶短而直,茎秆粗壮,具有中强的抗倒力和谷粒带芒的特征。在抗寒性方面,它在孕穗期和开花期表现出中强和强的抗性。
在产量上,深两优5814在2005年和2006年的晚造试验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了440.5公斤和482.5公斤,虽未显著超过对照组合博优122,但稳定的产量表现已经足够令人瞩目。2006年晚造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13.8公斤,显示出其潜在的高产能力。
米质方面,深两优5814晚造米质鉴定为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整精米率在62.6%至70.6%之间,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在可接受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和长宽比均显示出良好的食味品质,得分在81至82分之间。
然而,深两优5814在抗病性上并非完美,它对稻瘟病有中抗性,但对白叶枯病则表现出一定的敏感性。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农民需要特别注意防治这两种病害,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制种技术方面,建议采用两期父本制种,第一期父本比母本早播20至22天,以保证种子的质量和产量。
总的来说,深两优5814以其晚熟、丰产、优质和较强的抗寒性,成为广东省粤北以外稻作区晚造种植的理想选择。农民在种植时,只需注意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便能享受到这一新品种带来的丰收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