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郑葡1号”:中国农业科学院的葡萄新品种
在葡萄的世界里,新品种的诞生总是令人兴奋的。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郑葡1号”的神秘面纱,这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精心培育的葡萄新品种。它的登记编号为GPD葡萄(2018)410015,属于欧亚种,专为鲜食而设计。
“郑葡1号”的诞生源于红地球和早玫瑰的完美结合,它继承了两者的优点,形成了独特的特性。它的嫩梢梢尖半开张,无颜色,也无花青素,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卷须间断分布,节上匍匐绒毛极疏,无直立绒毛,这使得它的生长更加有序。成龄叶叶片近五角形,五裂,上表面颜色为绿色,无泡状突起,主脉花青素着色强,下表面主脉花青素着色中,这样的叶片结构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在果实方面,“郑葡1号”的果穗呈圆柱形,平均穗重685.0克,最大穗重可达1000.0克。果粒着生极紧,成熟一致,着色一致,保证了果实的美观和口感。果粒圆形,红色,纵径2.65厘米,横径2.6厘米,平均粒重10.3克,果粉中等厚,果皮无涩味,皮下色素中,果肉较脆,硬度中,无香味,每果粒含种子2~4粒,多为2粒。可溶性固形物18.1%,可滴定酸含量0.28%,这样的甜酸比例,使得“郑葡1号”的口感更加平衡。
在产量上,“郑葡1号”同样表现出色。第1生长周期亩产1200千克,比对照早玫瑰增产20%;第2生长周期亩产2500千克,比对照早玫瑰增产25%,这样的产量表现,无疑为种植者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
栽培技术要点包括适宜的种植方式、种植密度、冬季修剪、夏季修剪以及肥水管理。“郑葡1号”适宜篱架和棚架栽培,种植密度和修剪方式都有明确的指导,确保了植株的健康生长和果实的品质。肥水管理方面,基肥和追肥的施用时机和方法都有详细的说明,以促进果实着色和提高品质。
“郑葡1号”适宜在多个地区种植,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冬季埋土防寒区域,以及河南、江苏、安徽等露天栽培种植区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叶片对霜霉病较为敏感,果实宜感染白腐病,因此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病害的防治。同时,由于“郑葡1号”无香味,需要通过疏花疏果、控制产量来提高果实品质。
总的来说,“郑葡1号”以其优良的特性和高产量,成为了葡萄种植者的新选择。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餐桌,也为葡萄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