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养殖,找回猪肉的原始风味:郭卫星的黑猪致富经》

2025-08-04 05:49:52 发布

在平舆县双庙乡张付楼村,有一位名叫郭卫星的中年汉子,他的故事是关于坚持和创新的典范。郭卫星曾在北京开书店、在广州收废品、跑运输,但他最终选择回到家乡,投身于养猪行业,这一转变让他每年获得了超过40万元的收入。

郭卫星的养猪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9年,他放弃了稳定的收入,带着一腔热血回到家乡,却因缺乏经验和技术,第一年就损失了17万元。但他没有放弃,而是转向养殖瘦肉型猪,特别是从苏州、太湖一带引进的优质“苏太”黑猪。然而,引进的种猪因水土不服而大量死亡,这让郭卫星意识到,必须培育适应本地环境的新品种。于是,他以“苏太”猪为父本,本地的二代杜洛克为母本,成功培育出了新品种“舆太猪”。

“舆太猪”以其温驯的性情、强抗病能力和高瘦肉率脱颖而出,成为了郭卫星养殖事业的转折点。他不仅在养殖技术上不断创新,还引入了绿色养殖的理念。在他的养殖场,黑猪们享受着“席梦思”发酵床,这种床由秸秆、锯末、稻壳等原料制成,实现了无害化处理。猪舍内墙上画有绿树、竹林,顶棚画着蓝天白云,地面上画着五颜六色的瓜果,营造出一个世外桃源般的环境。

郭卫星的养殖绝招之一是让猪进行奔跑和跨栏运动,这样的锻炼不仅提高了瘦肉率,更重要的是改善了肉质,让猪肉更加筋道有滋味。他坚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注重食品健康,而他养殖的健康猪,让大家吃上了放心肉。

“舆太猪”的养殖周期长,饲料转化率低,但郭卫星坚持认为,这样的猪肉才能找回十几年前的味道。他的坚持得到了市场的验证,黑猪的平均售价远高于普通猪,且供不应求。2011年底,郭卫星杀了一头猪宴请员工和邻居,大家都称赞这是他们吃过的最香的猪肉。

郭卫星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财富,他还成立了张付楼养殖专业合作社,以成本价向村民提供仔猪,并回收长成的生猪,带动了20多户村民走上了黑猪养殖的致富路。在张付楼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要想挣得多,养殖黑猪找老郭。”郭卫星的故事,是关于绿色养殖和找回猪肉原始风味的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