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棉11号:河西走廊的棉花新宠,高产抗病的绿色使者
2024-08-14 04:30:33 发布
在甘肃的广袤土地上,一种名为“酒棉11号”的棉花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优异的产量表现,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由酒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联合培育的这一品种,以其母本“酒棉1号”和父本“905”的优良基因,孕育出了原代号为“703”的酒棉11号。
酒棉11号是一种早熟的陆地棉,具有132天的生育期和高达92.9%的霜前花比率,这意味着它能够在霜降前完成开花,确保了棉花的高产和品质。它的株型紧凑,株高适中,大约64厘米,叶片深绿且背面有茸毛,铃呈卵圆形,多4-5室,单铃重平均5.9克,这些特征都为高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纤维品质上,酒棉11号同样表现出色。其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达到29.0毫米,整齐度指数高达84.4%,断裂比强度为28.4牛力/特克斯,麦克隆值为4.4,这些数据都表明它具有优良的纤维品质。
更值得一提的是,酒棉11号在田间调查中显示出良好的抗病性,特别是在抗枯萎病方面表现突出。收获期剖杆发病率仅为15.8%,病情指数7.8,这为农民减少了因病害导致的损失。
在产量表现上,酒棉11号在甘肃省棉花区域试验中,两年8点次区试平均皮棉亩产达到135.6公斤,比对照增产20.4%。在2006~200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皮棉122.2公斤,比对照增产10.1%,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栽培酒棉11号,需要在4月中旬播种,每亩留苗1.1万株,并施以适量的农家肥和化肥作为底肥。全生育期N:P:K的比例以1:0.6:0.6为宜,全生育期灌水4~5次,化控三次,这些栽培要点保证了酒棉11号的健康成长和高产。
酒棉11号适宜在甘肃省敦煌、瓜州、民勤等河西走廊棉区及生态条件相类似的棉区种植,它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我国的棉花产业贡献了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