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在母猪繁殖中的双刃剑效应,如何正确使用?

2024-10-21 10:00:06 更新

在母猪繁殖管理中,激素类药物常被视作催乳和催情的利器。然而,这把双刃剑的利与弊同样显著。合理运用,如适量注射氯前列醇,可以带来三大益处:首先,它能有效促进泌乳,尤其对初产和高龄母猪效果显著;其次,它有助于胎衣和恶露的及时排出,与缩宫素相比,氯前列醇作用温和但持久,更适合子宫的缓慢复原;最后,它促进子宫复原和激素平衡,为母猪下一个繁殖周期做好准备。然而,过度依赖激素,尤其是含有雌激素的药物,会导致母猪假孕和产仔数下降,影响其生育能力。

研究表明,雌激素及其类似物,如玉米赤霉烯酮,会显著降低母猪的产仔数。一些母猪虽表现出生殖器红肿等类似发情症状,却并非真正的发情,这往往是由于摄入了含有雌激素的药物或添加剂,或食用了霉变饲料。此外,一些养殖户为了促使母猪早日发情,会在断奶前注射孕马血清、PG600等激素,但这种做法往往导致母猪发情不佳,排卵少,甚至产生激素依赖,影响其内分泌系统,缩短使用年限,降低一生的产仔数。

雌激素是早期胚胎分泌的妊娠信号,但过量的雌激素会改变子宫内膜蛋白的分泌和成分,导致发育较慢的胚胎着床失败。例如,太湖猪之所以产仔数高,是因为早期胚胎生长慢,分泌的雌激素量少,有利于胚胎着床。同时,雌激素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容易引发母猪假妊娠信号。

随着专门针对母猪和仔猪的饲料、兽药的增多,规模化母猪场成为企业开发的重点。尽管市场热度上升,但我国对母猪繁殖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专业研发生产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绿色无激素产品的厂家并不多。北京海正兴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益母王,旨在通过促进母猪促情保胎,提高产仔数和泌乳量,从而综合提升繁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