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157S”水稻品种: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创新成果

2024-08-16 04:27:33 发布

在水稻的世界中,每一粒种子都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一种名为“157S”的水稻品种,它是由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成果。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湘审稻2010050,属于早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具有独特的生长特性和优良的遗传潜力。

157S的播始历期为56至73天,株高在60至65厘米之间,株型适中,叶片和茎秆均呈现出自然的绿色,没有明显的色斑。它拥有中等的分蘖力,单株有效穗数在9.2至10.33个之间,穗长22厘米,穗总粒数介于76.4至98粒,千粒重为27至28克。157S的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了100%,这保证了其在杂交育种中的重要价值。

在繁殖方面,157S对温度非常敏感,要求育性敏感期平均温度在19至22℃之间。制种育性敏感期应安排在7月上旬至8月中旬,以确保最佳的生长条件。此外,制种时每亩需要喷施15至16克的“九二0”,并及时防治病虫害,以保证繁殖产量,一般每亩繁殖产量可达150公斤左右。

尽管157S在叶瘟和穗瘟的抗性上表现不佳,但它的米质却十分出色。糙米率79.7%,精米率72.2%,整精米率53.2%,粒长6.8毫米,长宽比2.9,垩白粒率仅为2%,垩白度0.1%,透明度达到2级,碱消值4.1级,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2%,这些指标都显示了157S在米质上的优越性。

经过严格的审定,157S已经达到了两系不育系的审定标准,并成功通过了审定。这不仅是对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努力的认可,也是对157S品种潜力的肯定。在未来,157S有望成为杂交水稻育种中的重要一环,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