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营养新领域:黑大麦的崛起
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国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从“温饱型”到“营养型”、“功能型”、“保健型”的转变,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在众多健康食品中,“黑色食品”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而备受推崇,黑大豆、黑芝麻、黑米等已成为健康饮食的代表。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黑色食品”家族中的新成员——黑大麦。
大麦,这一拥有两千多年食用历史的谷物,被古今中外医药界公认为具有高药理作用。《本草纲目》中提到大麦能“宽胸下气,凉血”,而唐代名医孙思邈则认为大麦能“养心气”。大麦以其“三高二低”(高蛋白、高纤维、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特点,成为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黑大麦,作为普通大麦的变种,其成熟时的穗芒呈现出独特的黑色,不仅继承了黄色大麦的营养成分,更在矿质元素含量上超越了小麦和黄色大麦。
据江西农科院李忠娴的研究,黑大麦籽粒中的钙含量高达701.4mg/kg,是小麦的两倍多,比黄皮大麦高出约十个百分点。核黄素含量也比黄皮大麦高出34.07个百分点,17种氨基酸总量高出2.59个百分点,而对人体至关重要的抗癌、抗衰老元素——硒的含量,更是比黄皮大麦和普通小麦高出一倍以上,达到74.4mg/kg。
在市场上,黑色大麦制品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上海、南京等城市,黑大麦供不应求,其价格是黄色大麦的三倍,显示出其广阔的发展前景。莆田市农科所引进的黑大麦新品种“赣黑1号”,经过两年试种,表现出早熟、大穗大粒、抗病性强等特点,千粒重超过50克,穗长7.5厘米,每穗结实25.9粒,虽然产量略低于黄皮大麦,但其早熟特性有利于后续作物的种植,且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远超普通大麦。
面对全球变暖带来的暖冬现象,冬季光温资源更加充足,为黑大麦的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冬闲田种植免喷农药的黑大麦,不仅成本低,而且无公害,有望借助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开发黑大麦“三高”系列新产品,打入国际保健品市场,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黑大麦,这一“黑色食品”新成员,正以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和市场潜力,引领着健康饮食的新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