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瓜高产秘诀:三膜覆盖下的高效栽培技术
在江苏省姜堰市蔬菜试验场,一种创新的冬瓜栽培技术正在引领农业新潮流。这项技术通过大棚套小棚加地膜的三膜覆盖设施,实现了冬瓜的高密度搭架栽培,让冬瓜的上市期比传统露地栽培提早了约50天,同时大幅度提升了早期产量。一般而言,667平方米的大棚可以收获约5000公斤冬瓜,高产情况下可达6000公斤,产值过万元,纯效益高达7000元。
精选良种,培育壮苗
首先,选择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培育的春早1号新品种,这个品种以其耐低温弱光、抗病抗逆性强而著称。它生长势强,节间短,雌花着生节位低,结瓜早,早期产量和总产量高。瓜形圆柱,皮青绿色,肉厚质密,味甜,深受生产者和消费者喜爱。
苗床准备在12月下旬开始,选择覆盖无滴长寿膜的大棚内,铺设稻谷糠和地膜,排布电热线,使用砂壤土作为营养土。浸种催芽过程中,种子在55°C的温水中搅拌15分钟,自然冷却后浸泡6-8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稀释液浸40-50分钟,搓去粘液后洗净。播种育苗在1月下旬进行,种子芽尖向下平放于钵孔内,盖拌有绿亨1号的细土,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促进瓜苗健壮生长。
施肥整地,合理密植
在施肥整地方面,定植前30天,每667平方米大棚撒施腐熟菜饼250公斤或腐熟干鸡粪1000公斤,加硫酸钾15公斤、复合肥20公斤作基肥。整地做垄时,覆盖大棚膜,将地耙平整细,按底宽1米、顶宽80厘米、垄高10厘米做小高垄。合理密植在2月底至3月初进行,选择晴好天气上午定植,按大行距100厘米,小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每667平方米栽2000株左右的密度破膜定植。
精心管理,防治病虫
保温保湿是关键,定植后保持棚内温度32-35°C,超过38°C时揭小棚膜换气。搭架整蔓时,单蔓整枝,当主蔓长至25-30厘米出现卷须时,搭成“人”字架,引蔓上架,去除分枝和下部黄病叶,增加通风透光能力。选瓜授粉时,选择子房圆形、上下部大小一致、肩宽而平、全身被茸毛且具光泽的第2或第3雌花作为第1瓜,进行人工辅助授粉。
追施肥水时,坐瓜前控制施肥,第1瓜质量达250克左右时在行中间开沟,667平方米施生物有机肥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防治病虫时,冬瓜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白粉病、枯萎病和果实棉腐病,及时准确搞好测报,及早采用绿亨2号、绿亨杀菌王、甲基托布津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瓜蓟马、瓜实蝇等,可分别用速灭杀丁、绿净、高卫士等高效低毒药剂防治。
一般坐瓜后15天,瓜长至1公斤左右皮色转青时即可采收上市。单株平均坐瓜2个,单瓜质量1.5公斤左右,667平方米产瓜5000公斤以上。这种高密度早熟高产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冬瓜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