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控制养鸡场中的疾病传播?

2024-10-20 10:00:06 发布

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教授张建勤的观察中,养鸡场的疾病问题往往源于几个关键环节的疏忽。从育雏期到出栏,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疾病控制重点。

育雏期(0-10日龄):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是主要威胁,死亡率通常在2%-3%,占整个养殖周期死亡总数的30%。种鸡带菌、孵化条件差、育雏环境不佳是主要原因。对策包括从正规孵化场采购雏鸡、改善育雏环境、使用暖风炉减少粉尘、保持恒定温湿度、及时合理用药和补充营养以增强抗病力。

饲养中期(20-40日龄):球虫病、支原体和大肠杆菌成为主要问题,死亡率约3%,占全期死亡总数的35%。潮湿的鸡舍、过大的饲养密度、频繁的应激和消毒不足是主要原因。改善措施包括改善通风、控制温度、保持垫料干燥、定期消毒、合理使用药物和采用网上平养减少感染。

饲养后期(45日龄/出栏):大肠杆菌、非典型新城疫及其混合感染是关注焦点,死亡率占34%,同样占全期死亡总数的35%。环境恶化、前中期疾病未控制住是主要原因。改善措施包括改善环境、增加通风、勤消毒、合理免疫、联合使用抗菌素与抗病毒药物、使用益生素调整消化道环境。

通过这些措施,养鸡场可以显著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