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之选】中黄35大豆: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农业新宠
中黄35大豆,一个由我国著名大豆育种家王连铮研究员精心培育的品种,自2006年和2007年连续通过国家双审定,以其卓越的性能和产量,成为我国大豆产业的新星。由安徽省民得利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和经营的这一品种,以其出色的表现,连续三年刷新了我国大豆单产的最高记录。
中黄35大豆以其夏播生育期约95天、春播生育期约121天的特点,展现出了其生长周期的灵活性。株高约70厘米,株型紧凑,叶形为卵圆形,覆盖着灰毛,紫色和白色的花朵点缀其间,分枝性强,落叶率仅为23.7%。这一品种不仅抗大豆病毒病和灰斑病,还具有中抗胞囊线虫病的能力,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抗病性。同时,它还具有抗旱耐涝的特性,适应范围广泛,是国标一级大豆,非常适合机械和人工收割。
在产量方面,中黄35大豆同样表现突出。一般亩产可达200公斤,而在高产地块,亩产甚至可以达到250至300公斤。2007年,这一品种更是以亩产371.8公斤的成绩,打破了我国大豆单产的最高记录。2009年,它被农业部选为高蛋白、高油大豆产业化的重点推广品种。
栽培中黄35大豆,适宜在河南、山东、江苏、安徽、陕西等地进行。春播时间为4至5月,夏播时间为6月1日至30日,需要足墒播种,并在播后喷施72%的都尔除草剂进行封闭除草。合理密植是高产的关键,高产地块每亩留苗1万株,一般地块每亩留苗1.2万至1.5万株。行距保持在35至40厘米,株距在13至20厘米。科学施肥同样重要,苗期至初花期应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公斤、尿素10公斤。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收获,初花期、结荚期、鼓粒期遇旱时浇水,并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硼、锰、锌、钼微量元素,可显著提高开花和结荚数量,增产15%以上。
中黄35大豆以其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的特点,成为了农民朋友丰收的希望,也是我国大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