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荔丝苗:华南农业大学的红米新品种

2024-07-30 03:33:26 发布

在华南农业大学植物航天育种研究中心的精心培育下,红荔丝苗以其独特的红米色泽和优质米质,成为了稻米市场上的新宠。这个品种,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08042,是经过严格筛选和科学培育的成果。

红荔丝苗的生育期较短,平均112至113天,比传统品种粳籼89早熟两天。它植株高大,抽穗整齐,株型适中,叶片披垂,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优雅姿态。虽然穗长且粒疏,但红荔丝苗的结实率高达79.3%至82.3%,千粒重在17.3至17.9克之间,保证了其产量的稳定性。

作为红米品种,红荔丝苗的米质达到了国标优质3级、省标优质2级的标准。它的整精米率达到73.4%,垩白粒率仅为12%,垩白度为3.7%,直链淀粉含量为17.3%,胶稠度达到70毫米,食味品质分高达80分,这些指标都显示了红荔丝苗在口感和营养价值上的卓越表现。

在抗病害方面,红荔丝苗同样表现出色。它能够抵抗稻瘟病,对中B、中C群和总抗性频率分别达到100%、95.2%和97.1%,穗瘟等级为3级,叶瘟等级为1级。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红荔丝苗对白叶枯病的抗性为中感,尤其是Ⅳ型和Ⅴ型,因此在白叶枯病常发区不宜种植。

产量表现上,红荔丝苗在2006年和2007年的试验中,虽然产量略低于对照种粳籼89,但减产幅度并不显著,日产量稳定在3.33至3.53公斤之间。这一表现证明了红荔丝苗在适宜的种植条件下,能够带来稳定的产量。

综合来看,红荔丝苗以其早熟、优质米质、抗病害能力和稳定的产量,是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标准的合格者。它不仅丰富了稻米品种,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对于种植者而言,红荔丝苗是一个值得考虑的种植选择,尤其是在非白叶枯病高发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