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农大236:中国农业的绿色革命,高产抗病的玉米新品种
在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中,中国农业大学研发的“中农大236”玉米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农民增收的新希望。这款玉米品种,以其国审玉2006038的编号,不仅在生长周期上展现出早熟的优势,更在抗病性和产量上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中农大236”的母本W499和父本W89,分别来自美国杂交种后代和齐31×综31的杂交,这一精心的品种来源,赋予了它独特的生长特性。在西南地区,它的生长周期为117天,在东华北地区则为130天,均比常规品种早熟一天,为农民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该品种的植株紧凑,株高在280至320厘米之间,穗位高110至150厘米,叶片数达到21至22片,展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花丝红色,果穗近筒型,穗长19至23厘米,穗行数16行,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百粒重29.5至36.7克,这些特征都为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中农大236”同样表现出色。它对大斑病、茎腐病、纹枯病和玉米螟具有中抗性,对丝黑穗病和灰斑病具有抗性,这大大降低了农民在种植过程中的病害风险。
产量方面,“中农大236”在西南和东华北的区域试验中均展现出了显著的增产潜力。在西南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572.8公斤,比对照增产8.3%;在东华北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685.1公斤,比对照增产9.0%。这一产量表现,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在品质方面,“中农大236”的籽粒容重、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粗淀粉含量以及赖氨酸含量均达到了优质标准,这不仅满足了饲料和食品加工的需求,也为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栽培技术要点提示,每亩适宜密度为3000至3300株,同时注意防治丝黑穗病、青枯病和大斑病,以确保植株的健康生长。
最终,经过严格的审定,“中农大236”符合国家玉米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并适宜在多个地区种植。它的到来,无疑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民的丰收增添了一份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