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农业新突破——“衢秋7号”大豆品种的丰收故事
在浙江省的肥沃土地上,一种名为“衢秋7号”的大豆品种正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衢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浙江龙游县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新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浙审豆2018004,标志着农业科技的新成果。
“衢秋7号”的诞生,是科研人员陈润兴、汪惠芳、汪寿根、雷俊、詹有松等人智慧的结晶。它的品种来源是诱处4号和高雄2号的杂交,这种组合赋予了“衢秋7号”独特的生长特性。它的生育期平均为102.1天,比对照相长1.5天,展现出了有限结荚习性和株型收敛的特点。这种大豆株高67.0厘米,叶片呈卵圆形,开着紫花,覆盖着灰毛,种皮和脐色分别为黄色和淡褐色,粒型扁圆,这些都是“衢秋7号”的显著标志。
在品质与抗性方面,“衢秋7号”同样表现不俗。农业部农产品及转基因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杭州)的检测结果显示,2015-2016年该品种的平均蛋白质含量高达43.3%,粗脂肪含量为16.9%。南京农业大学的接种鉴定更是证明了其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病能力,无论是SC15株系还是SC18株系,均表现出良好的抗病性。
产量表现上,“衢秋7号”同样令人瞩目。2015年区试平均亩产达到147.2公斤,比对照“浙秋豆2号”增产19.7%,这一差异极为显著。2016年区试平均亩产157.9公斤,虽然比对照增产0.1%,差异不显著,但两年平均亩产152.6公斤,比对照增产8.7%。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161.7公斤,比对照增产6.9%。
在栽培方面,“衢秋7号”适宜在七月中下旬播种,种植密度约为1万株/亩,同时需要注意防治霜霉病。审定意见指出,该品种为高产类型,株高中等,生育期和对照相仿,结荚性好,病毒病抗性较好,适宜在浙江省作秋大豆种植。
“衢秋7号”不仅是衢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和五谷香种业有限公司的骄傲,更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一大步。它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也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是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