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薯76:福建省农业科研的结晶,甘薯新品种的佼佼者
泉薯76,一个由福建省泉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甘薯新品种,以其卓越的特性和产量表现,成为了福建省甘薯种植的新宠。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闽审薯2008006,是金山57与台农66的优良后代。
泉薯76的植株具有短蔓半直立的株型,单株分枝多达8-10条,叶片呈现出浅复缺刻的形态,顶叶、成叶、叶柄和蔓均为绿色,叶脉带有一抹紫色,增添了几分生机。这种甘薯的薯块呈纺缍形,薯皮和薯肉均为黄色,不仅外观吸引人,而且品质上乘。
在产量方面,泉薯76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2005年的省区试中,其平均鲜薯亩产达到了2249.5公斤,虽然与对照金山57相比增产幅度不大,但在薯干和淀粉产量上,分别比对照增产8.1%和6.5%,显示出其在加工淀粉方面的潜力。2006年续试中,泉薯76的平均鲜薯亩产略有下降,但在薯干和淀粉产量上,分别比对照增产4.8%和16.6%,两年平均下来,淀粉亩产比对照增产11.889%,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泉薯76在淀粉生产上的优越性。
泉薯76不仅产量高,而且在抗病性方面也有出色的表现。2005年和2006年的抗病性鉴定显示,泉薯76对蔓割病具有抗性,对薯瘟病也表现出中抗性,这使得它在田间管理上更为省心。
栽培泉薯76时,需要注意适时种植和合理密植。早薯应在5月份种植,晚薯则在大暑前插植,株行距控制在16.5厘米×90厘米,每亩种植约4500株。在施肥方面,插后5-7天施点头肥,一般亩施尿素5公斤;插后15-20天重施夹边肥,一般亩施尿素10公斤和氮、磷、钾三元复合肥40-60公斤。在干旱时期要及时灌水,薯块膨大期后要做好防涝排涝工作,以防烂薯。同时,要及时防治病虫害,尤其是小象虫、斜纹夜蛾、红蜘蛛、白粉虱等害虫。
泉薯76的全生长期宜掌握在150-160天,不宜过早收获。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为,泉薯76属淀粉型甘薯新品种,其鲜薯丰产性与对照金山57相当,加工淀粉丰产性好,稳产性好,晒干率、出粉率均比对照金山57高,鲜薯食用品质略优,抗蔓割病、中抗薯瘟病,适宜全省种植。因此,泉薯76不仅是福建省农业科研的结晶,更是甘薯新品种中的佼佼者,值得广大农户信赖和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