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新希望】浙辐两优12:科技育种的绿色奇迹
在浙江省的稻米种植领域,一种名为“浙辐两优12”的单季杂交晚籼稻,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农民朋友们的新宠。这款由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联合研发的品种,以其审定编号浙审稻2009012,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浙辐两优12”的诞生,是科技与农业结合的典范。它由ZF01S和ZF-2两个亲本杂交而成,经过严格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了稳定的高产特性。在2006年至2008年的试验中,平均亩产量达到540.9公斤,比对照品种汕优63增产2.4%,尤其在2008年的生产试验中,更是实现了9.6%的显著增产。
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偶有顶芒,谷粒呈长粒型,这是“浙辐两优12”的显著特征。它的全生育期为137.3天,比对较长4.3天,显示出较强的生长活力。平均亩有效穗数达到15.1万,成穗率高达61.4%,株高126.4厘米,穗长25.3厘米,每穗总粒数168.2粒,实粒数136.1粒,结实率高达80.9%,千粒重28.9克。
在抗病性方面,“浙辐两优12”同样表现出色。经过抗性鉴定,它对稻瘟病具有中等抗性,对白叶枯病和褐稻虱的抗性也处于中等水平。此外,米质检测显示,其整精米率、长宽比、垩白粒率等指标均达到了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3等的标准,直链淀粉含量适中,胶稠度和透明度均表现出良好的食用品质。
在栽培上,建议适当控制氮肥用量,以保证“浙辐两优12”的健康生长。综合评价,这一品种具有籼型两系杂交稻的典型特性,株型适中,茎秆粗壮,长势旺盛,分蘖力中等,穗型较大,千粒重高,抗倒性好,米质优良,制种产量较高,是中低肥力籼稻区种植的理想选择。
“浙辐两优12”,不仅是科技育种的成果,更是农民丰收的新希望。它以实实在在的产量和品质,为浙江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稻米种植带来了新的动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