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麦47:春性小麦新选择,高产量与抗病力的完美结合
2024-08-04 02:48:06 发布
在安徽省六安市农科所的精心培育下,皖麦47(原名皖西9101-6)这一春性弱筋小麦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麦农的新宠。自1997年育成以来,皖麦47在淮南片区试验中,连续两年平均亩产达到319.85公斤,比传统品种扬麦158增产超过11%,生产试验中更是达到了341.71公斤,增产4.55%。
皖麦47的适应性广泛,无论是高、中、低肥力的田块,都能展现出其高产潜力,亩产可达300-350公斤。2002年7月30日,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正式审定通过,编号02020345,标志着这一品种的正式推广。
在生长特性上,皖麦47株高约85厘米,幼苗半直立,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亩穗数可达30万,穗粒数在40粒左右,千粒重38-40克。其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的外形特征,以及中等的饱满度,都为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品质上,皖麦47的容重达到772g/L,粗蛋白含量11.63%,湿面筋22.7%,沉降值24ml,吸水率58.8%,形成时间1.2分钟,稳定时间1.5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75E.U,拉伸面积43.7 cm²,全面符合弱筋小麦的标准。
在抗病性方面,皖麦47表现同样出色,慢条锈病,中感至高感叶锈病,中感白粉病,高感纹枯病和赤霉病,这使得种植户在病虫害防治上可以更加省心。
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1. 播种:10月20-30日为适宜播期,亩播量7.5公斤,基本苗控制在15-18万。
2. 施肥:基肥使用50公斤/亩的三元素复合肥,苗肥追施约5公斤/亩尿素。
3. 田间管理:确保麦田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及时中耕除草。
4. 病虫害防治:注意防治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花期遇雨时加强赤霉病的预防。
皖麦47,一个集高产、抗病于一体的小麦新品种,为安徽省的麦农带来了新的希望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