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新种武都16号:高产量与抗病力的完美结合

2024-08-01 02:49:44 发布

在陇南市的广袤田野上,一种名为武都16号的小麦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产量和抗病能力,成为当地农民的新宠。这个由陇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精心培育的品种,自1991年以7930-2为母本,小白冬麦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经过多年的试验和优化,终于在2007年获得了甘审麦2007016的正式审定编号。

武都16号小麦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特性:它是一种弱冬性品种,幼苗半直立,具有紧凑的株型和较强的分蘖能力,株高可达100厘米。它的穗形为长方形,穗长8.5厘米,每穗结实粒数高达48个。籽粒呈卵圆形,红粒,半角质,千粒重达到43克,这为高产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抗病性方面,武都16号同样表现出色。2005年的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在成株期对多种条锈病表现出免疫或高抗性,虽然对某些菌株仍有感病现象,但严重度和普遍率相对较低。此外,2006年的营养成分测定显示,武都16号含有13.7%的粗蛋白,赖氨酸0.48%,湿面筋23.6%,沉降值50.8ml,这些指标都表明了其优良的品质。

产量表现上,武都16号在陇南市冬小麦川区区域试验中,2001至2002年两年平均亩产达到了273.0公斤,比对照品种绵阳28号亩产192公斤增产了42.2%,这一显著的增产效果,无疑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为了充分发挥武都16号的潜力,栽培要点也经过了精心设计。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灌水以及病虫害防治,每一步都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半山、丘陵区,播种时间的选择和基本苗的密度都需要根据海拔高度来调整,以确保最佳的生长条件。

最终,武都16号被推荐在陇南市的文县、武山、康县等河谷川坝和半山干旱区推广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有望提高当地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将为农民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为陇南市的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