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优113:高效抗旱杂交稻的绿色革命
在广西的广阔田野上,一种名为旱优113的水稻新品种正以其卓越的抗旱性能和高产潜力,引领着一场农业的绿色革命。由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培育的旱优113,以其桂审稻2014016号的审定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旱优113,一个感温籼型三系杂交稻品种,以其较短的生长周期和高效的产量表现,迅速赢得了农民的青睐。在桂南早稻种植中,全生育期仅需124天左右,比传统的特优63品种还要短一天。这种水稻的主茎叶片数为15±0.5叶,叶片和叶鞘呈现出自然的绿色,而颖壳和颖尖则呈现出黄色,谷粒长度达到7.8毫米,具有2.8的长宽比。
旱优113的产量表现同样令人瞩目。在2012年和2013年的区域试验中,六个试点的平均亩产达到了561.6公斤和567.7公斤,分别比对照特优63增产6.32%和6.96%。而2013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更是达到了576.3公斤,增产幅度达到了7.31%。
然而,旱优113并非完美无缺。它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较弱,稻瘟病综合指数达到6.2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为9级,白叶枯病为7级。因此,种植旱优113时,农民需要特别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栽培旱优113时,建议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初进行播种,秧田亩播种量控制在9~11公斤,秧龄不超过25天。由于旱优113的分蘖率中等,适当密植,亩插7~8万苗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在施肥方面,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并增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水分管理上,注意浅水回青,薄水分蘖,够苗后适时露晒田,控制无效分蘖,后期保持干湿交替直至成熟。
经广西水稻品种审定,旱优113符合审定标准,被批准在桂南稻作区作为早稻种植。这一新品种的推广,不仅有望提高水稻产量,更将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