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春麦新希望——会宁19号,旱地小麦的绿色革命

2025-05-23 05:42:49 发布

在甘肃省中部的旱地麦田里,一种名为“会宁19号”的小麦新品种正在为当地农民带来希望。这个品种,编号甘审麦20190005,由甘肃省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共同培育,是他们多年研究和努力的结晶。

会宁19号以其春性特征,展现出了卓越的生长潜力。它的幼苗直立,叶片呈现出深绿色,株高达到107.2厘米,长芒白穗,穗长方型,穗长8.36厘米,小穗数18个,穗粒数27粒,质地为角质,千粒重高达45.31克。这些特性不仅让会宁19号在外观上脱颖而出,更在产量上展现出了它的价值。它的容重达到737克/升,含粗蛋白18.61%,湿面筋39.7%,沉淀值37.5毫升,吸水量65.6毫升/100克,赖氨酸含量为0.42%,这些都是衡量小麦品质的重要指标。

在产量表现上,会宁19号同样不负众望。2015-2016年的区域试验中,它的平均亩产达到了193.74千克,比对照品种西旱2号增产5.51%。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178.22千克,增产6.76%,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会宁19号的高产潜力。

栽培会宁19号并不复杂,3月中下旬播种,亩播量9-11千克。基肥需要亩施农家肥2500千克,磷肥30千克,尿素10千克。春季播种时,还需亩施磷酸二铵10千克左右作为种肥,以确保小麦的健康成长。

会宁19号的适宜范围是甘肃省中部春麦旱地品种类型区,这意味着它能够在干旱条件下生长,为旱地小麦种植提供了新的选择。它的慢条锈特性,使得对条中32号、33号、34号等病害表现出中感,这为小麦的病害防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总的来说,会宁19号以其高产、优质的特征,以及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成为了甘肃省中部地区小麦种植的新宠。它不仅能够提高农民的产量,还能改善小麦的品质,为当地的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