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育种新篇章:单核原生质体技术引领高效栽培
随着国际食用菌遗传育种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香菇产业也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春天。一项突破性的研究成果——香菇单核原生质体技术,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更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并建立了以单核原生质体为基础的新型育种方法。这项技术通过不经过减数分裂的无性后代——单核原生质体为材料,构建细胞工程菌株,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香菇种质资源,大幅减少工作量,缩短育种周期。
在香菇育种技术的研究中,科研人员系统地研究了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制备和遗传性状,测定了单核原生质体的交配型和交配型的等位基因,并比较了单核原生质体与孢子单核体的性状差异。通过估算单核原生质体杂交后代中两个数量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析了香菇单核原生质体自交和回交后代的遗传变异趋势。这些研究不仅深化了我们对香菇遗传学的理解,也为新菌种的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
进一步的研究中,科研人员以野生和栽培香菇单核原生质体的亲本材料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的生物学效率和菇的质量这两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在0-70%的生物学效率范围内,各种杂交后代呈随机性的排列与分布,这为筛选优质菌种提供了重要参考。
此外,研究还从培养料分解、基物失重和呼吸强度等生理性状和绝对生物学效率的角度,探讨了香菇杂种优势表达的生理途径,并首次提出把有效生物转化率和菌丝生长系数作为衡量香菇杂种优势的两个重要生理指标。
无性繁殖技术的应用,证明了它是保持香菇杂种优势的一个有效方法。通过区试和生产示范,在上海郊区推广了“香融1”新菌种590万袋,并建立了相应的高产栽培模式,使该菌种成为上海香菇栽培的主要用种之一。在部分香菇生产用种严重退化的情况下,“香融1”的推广应用对扭转香菇生产形势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果的应用和转让条件及应用效果显示,单核原生质体杂交技术已成为我国香菇育种的一个主要方法。农业部“八五”香菇育种重点项目已把这一技术作为研究的重点,国内有不少单位已开始采用这一技术。连续三年应用这一技术进行香菇优良新菌种的杂交选育,部分组合已开始进入栽培试验阶段。
“香融1”作为细胞工程菌株的代表,已成为上海郊区香菇的主要生产用种之一。由于该品种温型较广,菇形大小适中,香味浓郁,在浙江、河南等地有较大面积推广,三年来有统计的推广面积达672.2万袋,显示出香菇育种技术研究及新菌种推广的强大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