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粮仓:新科技赋能宁夏秋粮储备
深秋的宁夏平原,秋风送爽,田野渐入休耕。此时正是秋粮归仓的关键时节,在银川市西夏区平吉堡农场的宁夏农垦银川储备库内,一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秋粮储备战役正有序展开。走进储备库园区,运粮车排成长龙,有序等候入场。车辆经过登记核验后,智能扦样机立即启动,机械臂在空中划出优美弧线,精准探入粮车取样。整个过程仅需4分钟,较传统人工扦样效率提升近4倍。
质检环节同样提速明显,从原来的25分钟压缩至10分钟,大大缩短了农户的等候时间。“这套智能化系统不仅提高了效率,更确保了取样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完成取样的粮食样品随即被送至“高哲”智能检测设备,对水分、杂质、不完善粒等关键指标进行全面分析。储备库质检员魏淑梅补充道:“我们严格把关每一批入库粮食,确保储备粮质量达标。”
这座现代化粮库占地278亩,总仓容达12.72万吨。2024年以来,储备库遵循农垦集团总体规划,投资近千万元打造“智慧宁粮”平台,并成功建设了“管理标杆”示范库与“数智管理”样板库。库区内,21栋高大平房仓、10座食用油罐、6栋钢板立筒仓等设施鳞次栉比,更拥有一条1.76公里长的铁路专用线及两座日处理量达300吨的粮食烘干塔,硬件实力与智能化水平同步提升。
粮仓内科技的力量无处不在。数百个传感器如神经末梢般分布在粮仓各个角落,实时捕捉温度、湿度、水分、虫害等数据,与智能通风、智能灯控、电子垛牌等系统协同作业,构建起“物联网+安全储粮”的智能防护网。
在中央控制室内,技术人员通过智能监控平台轻点鼠标,即可查看每个仓房的具体情况。技术员李苏乐边操作边演示:“系统能自动开启通风窗,发现异常时会在大屏幕上精准报警。”这种“穿透式”监管模式,让粮情管理变得直观而高效。
现场作业人员头戴的“智慧云盔”成为另一个科技亮点。这款搭载高清摄像头与传感器的智能设备,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现场画面,工作人员通过语音指令就能完成各项操作,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
在食品安全检测环节,储备库引进了先进的三重四极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能够快速筛查毒素、农残等污染物,为粮食安全再添一道防线。
宁夏农垦银川储备库党支部副书记丁立军告诉记者,通过全方位信息化改造,储备库实现了储粮作业“规范化”、粮情数据“可视化”、账食管理“实时化”等7大提升,真正做到了储备粮数量真实、储存安全、管理规范。
作为全区9个重点储备库点之一,宁夏农垦银川储备库正朝着“十五五”规划的新目标迈进。在新技术赋能下,这座“智慧粮仓”正以其创新实践,持续提升粮食储备新质生产力,为守好“宁夏粮仓”、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注入强劲动力,也让传统粮食储备工作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