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余杭:“1+7+N”链式党建绘出乡村产业抱团发展新画卷
“‘禹上七彩虹’取自径山茶产业、百丈竹产业、仁和渔业、中泰竹笛产业、鸬鸟蜜梨产业、瓶窑果蔬产业、余杭稻香产业等七大农业特色产业。”余杭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洪银解释,这一创新模式以“1+7+N”组织体系为核心,即1个余杭区农业产业全域链式党建综合党委(以下简称“综合党委”),7个特色农业产业链党委,N个链上单元。
在“禹上七彩虹”链式党建模式中,综合党委负责产业规划、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可跨部门、跨镇街、跨行业帮助解决产业难题,确保各产业链有序发展;七大特色农业产业链党委则围绕特定产业,汇聚技术、人才、资金等资源,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链上单元由农业主体、共富工坊、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组成,共同参与产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了更好地链接农业企业、共富工坊、人才、头部企业等资源,解决乡村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禹上七彩虹”创新“示范强链”“人才强链”“赋能强链”三大行动,描绘出一幅七条产业链欣欣向荣的发展图景:
通过“示范强链”行动,在农业企业、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富工坊、职业经理人等链上单元开展示范创建,每条产业链创建不少于5个示范单元,每年培育至少5个特色产业村,形成“一链一特、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格局。
通过“人才强链”行动,以系列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引进农创客、禹上三农“医”点通技术团队、农村职业经理人等链上人才,在未来打造“百名乡村头雁、千名农创客、万名新农人”的乡村人才队伍,对产业链建设需求进行点单式服务,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经济增收。
通过“赋能强链”行动,充分用好辖区内公司的数字资源,高校、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产学研基地等文旅资源,强村公司等运营资源,力争实现全区年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12亿元,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3亿元,年底前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0万以下的经济相对薄弱村。
在“禹上七彩虹”的引领下,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得以深度链接外部资源,打破不同领域业态“各自为战”的局面,以党建联建汇聚多方力量,发挥抱团效应,推动全链条协同发展。
为确保“禹上七彩虹”链式党建品牌始终有效运转,七条产业链将实行“链长链主双擎驱动机制”。即在每个特色产业链党委中,链长由相关镇街担任,负责指导当地特色产业成立行业协会并建立功能型党组织;链主则由行业协会或龙头企业担任,负责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协调发展。
为激励链长链主积极履行职责,余杭区还为他们设定了明确的KPI:每个链长须每半年向综合党委述职1次,链长、链主与链上单元党组织须定期会商工作,建立产业链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需求清单,每年开展党建联建活动2次以上,至少建成3个有辐射力、影响力的全产业链实体场景。
连心聚力,创新赋能。余杭区将不断深化“禹上七彩虹”链式党建联建,让组织串在链上、资源聚在链上、服务落在链上、成效生在链上,推动农业特色产业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土、特、产”品牌,全面助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