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城市范例,如何擦靓“民富底色”?——浙江杭州农民增收“四维实践”方程式解码

2025-08-16 19:16:16 更新 来源:中国农网

钱塘江潮起潮落,西湖畔杨柳依依。作为浙江的省会城市,杭州区域面积达到1.68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00万人。这座GDP突破2万亿元的新晋超大城市中,既有现代城市之繁华,又有广袤乡村之和美,更具有重大的共富样本价值——尽管东部很强,但在西部山区,那里仍有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乡镇。从数据上看,2024年,全市的城乡收入倍差虽已降至1.64:1,可在高水平的背后,如何补齐“东强西弱”这一短板,是杭州迈向全域共富的“关键一跃”。

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以“千万工程”牵引城乡融合发展缩小“三大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将城与乡作为有机整体加以统筹考量,来缩小城乡、地区和收入之间的差距之后,杭州闻令而动,围绕“富民”一体推进“强城”“兴村”“融合”,重点实施“强城提能、兴村提质、融合提速、产业增效、共富增收、文化增彩”六大行动,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物质生活是基础。对此,杭州把促进农民增收、缩小收入差距,作为检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最重要的标准,也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继2024年,杭州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大关,尤其是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达10.6%之后,农民的“钱袋子”又传捷报。今年上半年,杭州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96元,增速继续超过城镇居民。

这些数据,不仅体现出“千万工程”源起地的责任担当,更折射出杭州这座超大城市破解“三大差距”的深层逻辑:让农民腰包鼓起来,铸就共同富裕最坚实的底座。今年,为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新路径,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深入实施产业增效、就业增薪、改革增财、帮扶增血“四增工程”,将“东强西弱”的鸿沟化作共富通途。记者也尝试从这组“四维实践”方程式中,寻找“共富”城市范例背后,杭州擦靓“民富”底色的发展密码。

在杭州的整体谋划中,产业增效,是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也是共同富裕的坚固长城。近些年,立足超大城市的需求和优势,杭州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既要求稳产保供,更追求高质高效,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去年,杭州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0.4亿元,同比增长3.5%;粮食播种面积147.55万亩,产量11.53亿斤,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蔬菜播种面积158万亩,产量367万吨,均稳居全省首位。与地势平坦的地区不同,这些攀升数据的背后,是杭州在“七山一水二分田”间所探索出的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之路。

在杭州临平区东湖街道,“嘉润牧鱼”公司用科技重写农耕法则。这里,1.4万立方米的循环水系统昼夜流转,加州鲈鱼在直径8米的鱼池中自在游弋,潮汐式栽培架上,番茄与生菜在鱼水滋养下舒展枝叶——这不是科幻电影场景,而是“嘉润牧鱼”打造的“智慧生态田园”实景。

从“靠天吃饭”到“数字种田”,这是杭州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近年来,杭州通过优质耕地、优良品种、智能农机、先进农技、创新机制的协同,在有限的土地上种出了更高产量、更优质量,以及更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附加值的农产品。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20个、现代农事服务中心38个,创建省级数字农业工厂65家、未来农场6家,新建低碳农场38个……

与此同时,当许多乡村还在为产业“空心化”焦虑时,杭州的生产经营主体们早已尝到“全链发展”带来的巨大甜头。在余杭区的一家蔬菜加工车间里,53岁的李萍边分拣莴笋边算账:“土地流转有租金,车间打工有薪金,年底还有合作社分红。去年,全家增收了2万多元。”这正是杭州深入实施“一链百亿、十链百亿、百链百亿”工程,持续培育20条十亿级“土特产”产业链结出的共富果实——通过“农民入股+保底分红”机制,让农民在加工、流通环节共享增值收益。2024年,全市涉农产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超3500元。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在杭州农发临平现代农业产业园内,人工智能生态农场可实现播种、催芽、育苗、移栽、收割、包装全链条机械化自动生产作业;在建德茶产业的无人炒制车间里,茶香与机械臂的舞动交织成协奏曲。今年,杭州为都市农业勾勒出更令人心潮澎湃的“蓝图”:2025年,全市要建成30个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基地,让“杭产杭鲜”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突破百亿元,通过“百链百亿”工程培育三大百亿支柱链、十个十亿特色群、百个亿元新业态,使60%以上农户深度融入现代农业产业链。

产业兴带动人才旺,而人才兴旺,又倒推产业腾飞、跨界融合。在建德市新安江街道,“00后”曾嘉宝带领团队打造“后浪在山岭”IP,用17条短视频让岭后茶山的故事在云端流淌,更让传统茶乡与“Z世代”展开跨时空对话。这种营销传播的创新,早已在杭州蔚然成风,6.18万名“新农人”活跃在蔬菜工厂的直播间、茶山的星空民宿、鱼塘边的研学基地等,用数字化工具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正如西湖龙井茶产区流传的一句新潮话:“现在一片叶子能泡出三杯‘茶’,一杯卖鲜叶,一杯卖体验,还有一杯在云端。”

晨曦微露,桐庐县合村乡的鸡鸣唤醒山坳。绣娘王惠芳给灶膛添了把柴火,转身就坐在绣架前,银针牵着彩线在布鞋面上游走。“守着老手艺吃饭,年收入能到七八万元,不比在县城打工差哩!”在合村乡非遗工坊的晾晒场,三千双绣花布鞋正沐浴春光,眼下,老手艺加了新创意,每双能卖到380元,订单都排到了中秋。

不止在合村乡,为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今年,杭州推出农民增收三年行动计划,立足近期和中长期制定一揽子增收举措。

仅去年一年,杭州就新建共富工坊144家。这些扎根乡土的特色载体,正以“小工坊”撬动“大共富”,带动2.3万农户像王惠芳一样“守着灶台赚外快”,家门口就轻松把钱赚。在淳安县威坪镇洞源村,村书记唐立勤带头打造“威坪辣酱”非遗工坊,其产品带动当地23个村,年销售额超过千万元,年均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带动老百姓增收超300万元。

在杭州市推进就业增薪的进程中,“菜单式培训”也成为一大亮点,关键在于“授人以渔”。“团队就是直播间的‘铁犁头’,能破土也能开路。”萧山区乡村运营宣推官孔华超扯开嗓门,把农村电商比作春耕。他是临浦镇詹家埭社区的党支部书记,账号粉丝有几十万名,此刻正把“村播成长计划”的干货倾囊相授。从直播人设定位到农产品卖点提炼,从话术设计到流量突围,三个小时的课,听得养猪户张大山直拍大腿:“原来手机真是个‘新农具’。”

在杭州,一个个曾经连手机美颜都不会用的庄稼汉,已能在镜头前卖山货两小时不掉链子。诸如此类的蜕变,源自杭州量身定制的“技能充电站”,民宿管家、无人机飞防、短视频运营……40多门课程像春风般吹进田野。

说起政府给入乡青年的各种扶持,杭州市农创客发展联合会会长何林海如数家珍。近年来,杭州持续推进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大力引育乡村“十路人才”,还深化实施千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万名“农创客”培育工程和“村播”成长计划,每年培训现代“新农人”1万人次。“政府给学费补贴,农民揣着手机就能学新活计。”何林海说。

今年,杭州更精心打造了123个青年入乡实践站点,整合就业指导、创业孵化、技能培训、生活配套等服务,建起青年入乡全链条支持体系,目前已吸引630余名青年进站实习、就业,带动4100余名农户增收6900余万元。

除了有“共富工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增薪,以及“菜单式培训”,让其一技在手、增收无忧,杭州更推出“定心岗”兜住稳稳幸福。在余杭区仁和街道普宁村,肢体残疾的郑师傅如今吃上了“定心饭”——街道量身定制的工疗站门卫岗,让这个七口之家的“顶梁柱”月薪稳稳落定。从打零工到持证上岗,这场蜕变始于帮扶小组的“一户一策”:通过“星星计划”技能培训考取保安证,再依托慈善项目开发专属公益岗,精准破解就业增收难题。

这样的“定心岗”在杭州山乡星罗棋布。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杭州市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协调处算了笔“暖心账”,近年来,杭州大力推行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代种代养、来料加工等增收组合举措,仅去年一年,就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余个,每年发放薪酬和补贴超千万元。

杭州的实践证明,只要打通技能提升、岗位供给、政策扶持的闭环,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就能转化为富裕新动力。从绣花布鞋到云端订单,从巡山竹杖到智能大棚,杭州正用“家门口就业”这把金钥匙,打开共同富裕、农民增收的万千气象。正如畲家阿婆唱的山歌:“莫道深山无好路,指尖春风度关山。”

闲置农房盘活利用是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增加农户财产性收入、激发乡村活力的重要途径。但过去,农民手中的农房很难转化为财产性收益,这就需要改革来破题。对此,近年来,杭州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方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农房,已展现出明显成效。

临安区高虹镇龙上村的老木楼里,原住民摩挲着标有防伪码的租赁合同直乐呵,荒了十五年的老宅,现在年收租5万元。这要归功于杭州“共享村居”改革的组合拳——通过建章立制、数字赋能、多元激活等举措,政府搭台给农房办“数字身份证”,运营商带着民宿设计图进村,农户稳定获取租金及分红。

在富阳区,今年新出台的《闲置农房盘活奖补细则》化作“真金白银”,市场主体每改造一幢农房奖3000元,连片盘活10幢以上再奖补10万元。政策春雨催生了30多个网红民宿集群,激发了农村产业活力,更吸引了不少青年返乡入乡。淳安县下姜村则依托红色资源盘活闲置资产,开设党员教育培训基地,通过“集体共推+农户自引+入股联营”等模式,累计盘活农房54宗,增收320万元。

同样的魔法正在钱塘区上演:作为杭州的农业大区、产业大区,当地有59个行政村、4.3万间闲置农房;与此同时,产业工人数已经突破30万人,据统计,年租房需求超7万间。

一边是看似无用的“沉睡资产”,一边是需求旺盛的租房市场,钱塘区就以“农房租”改革破题,通过“政府引导、国企参与、金融支撑、市场运作”的运转机制,仅用了300万元的农房上线补助,就撬动了4.3万间闲置农房上线“钱塘巢·共富农房租”数字化平台,让闲置农居房能像商品房一样入市。“房子统一在小程序上线,企业线上预订,我们直接向企业收租金,管理起来更方便了。”河庄街道同一村村民张水林感慨。

从龙上村的雕花窗棂,到富春江边的诗意栖息地,再到钱塘江畔的蓝领公寓,杭州用改革这把钥匙,正不断打开“地尽其利”的共富宝箱。近三年全市1.21万宗“沉睡资产”变身“活钱匣”,为此让村集体和农户腰包鼓了10个亿。

当进入深水区,杭州的改革“工具箱”也在不断升级,其最重要的理念就是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去年,该市推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136”行动,具体而言,就是锚定新时代农村改革弄潮儿一个定位,聚焦“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和农民现代化”三大领域,深化“地、产、粮、人、策、治”六方面改革,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当然,改革宏图需要一项项具体实践勾勒。一百多公里外的建德大同镇,连片稻田泛起金浪,经过“农业标准地”建设,碎田变整田,租金从每亩300元涨到800元,农户年底还有分红拿。这背后是“依标流地、按标做地”闭环机制,把七零八落的“补丁田”拼成智慧连片的“黄金毯”。去年,建德1.6万亩标准地带动增收1.5亿元,土地流转价平均上浮40%。

一块块热土,点燃乡村发展的动力。杭州的改革实践充分证明,深化农村改革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路径。通过土地盘活、利益共享和数字治理等多维度的创新举措,农村的“人、地、钱”要素得以激活,也让农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受益者”。

农民增收既要市场“无形之手”,也需政府“有形之手”。为了解决“东强西弱”“城快乡慢”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杭州以“千万工程”为牵引,区县协作、“联乡结村”“三百帮促”三管齐下,城乡资源“活水”源源不断涌入乡村。

2010年,为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杭州设计出台了“区县(市)协作”战略,由主城区牵手西部县市,城乡携手、干群同心,用真金白银和硬核举措,托举起乡村振兴的共富梦。十多年间,山区四县的GDP从792.7亿元跃升至1990.17亿元,农民腰包鼓了,城乡差距小了,村集体的家底厚了——数字背后,是杭州包括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在内的“六个一体化”的统筹推进,更是一场从“单打独斗”到“立体保障”的温暖托举。

“以前,村里修条路都要四处求人;现在,协作组带着项目和资金来,路通了,游客也来了。”临安区一位村干部感慨,过去,山区县搞发展像是“小马拉大车”,缺钱、缺项目、缺技术。近年来,杭州把主城区的资源精准引向乡村,让山区县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产业功能不断优化。截至2024年底,协作城区累计“输血”53.38亿元,落地项目1989个,产业转移投资超511亿元。

农民增收,既要“多条腿走路”,更要“实打实兜底”。杭州的“立体保障”让低收入农户也能端稳饭碗:庭院经济、共富工坊、公益性岗位等遍地开花。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0年的10215元提高到2024年的50805元;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800元提高到28237元。

在建德市寿昌镇丝瓜现代化产业集群示范区,“共富联合体”模式正掀起传统农业变革浪潮。“新农人”雷方军不再为产销发愁——“十里寿昌江”联合体打破村域壁垒,整合8个村庄资源,再联动龙头企业搭建产种销“一站式”平台,让农户专注种植,企业主攻营销,彼此形成发展共同体。

淳安县的“大下姜”模式更是一绝。25个村抱团成立联合体党委,强村出资金、弱村出资源、企业出技术,三年招引产业项目11个,社会投资超8.5亿元。“以前卖茶叶要走几十里山路,现在联合体直接对接大客户,价格翻了一番。”枫树岭镇的老茶农笑得合不拢嘴。如今,“大下姜”共富圈已扩容到63个村,产业链与共富链深度绑定,连最偏远的山村也搭上了“致富快车”。

杭州的共富故事还在续写。目前,村企共建项目已落地102个,社会资本投入超17亿元。从“靠天吃饭”到“多重保障”,从“单兵作战”到“网状协同”,杭州正用实践证明:共同富裕不是“分蛋糕”,而是“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下一步,杭州将全域化推动乡村片区组团,推动“重点村+周边村”片区组团发展,在全市建设100个片区组团,辐射带动1000个以上行政村。

回望这些波澜壮阔的点滴,杭州农民增收的“四维实践”已勾勒出清晰路径:产业筑基让农业有奔头,就业扩容让农民有干劲,改革破题让农村有活力,政策托底让增收有保障。这份答卷,既是对“共同富裕示范区”使命的注脚,更为缩小“三大差距”注入“杭州思考”——超大城市反哺农村不是“选择题”,而是共同富裕的“必答题”;农民增收不能“大水漫灌”,需用“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缩小差距关键在制度创新,要让农民成为改革红利的“主角”。

年初,杭州召开的全市深化新时代“千万工程”推进会暨缩小“三大差距”动员部署会上,新一轮的先行引领冲锋号再次被吹响:到2025年,实现市域一体化明显进展;2027年,在山区县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等五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2030年达成城乡共富“可感可及”的跨越式成效。

杭州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伟民表示,将紧扣市委“守正创新、实干争先”主旋律,聚焦六个“三农之问”,打好“千万工程”整体仗、“农民增收”翻身仗、“都市农业”主动仗、“集体经济”提升仗、“西部补短”阵地仗、“农村人才”持久仗、“农村改革”深化仗,奔向村美民富,加快城乡一体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杭州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贡献更多“三农”力量。

产地货源

查看更多

攀枝花米易高山精品硬粉西红柿,一手货源,保质保量

2万斤起售四川米易
0.80/斤

(西红柿 )山东西红柿 硬粉西红柿j/精品西红柿/全国发货

386人买过山东费县
0.20/斤

西红柿莘县西红柿大红红柿 对接电商 商超市场 全国

2人买过山东东昌府区
0.40/斤

【推荐】宁夏硬粉西红柿 灵武西红柿果型好 硬度高

100人买过宁夏灵武市
0.20/斤

精品西红柿 西红柿 石头西红柿 硬度好产地直发

3000斤起售贵州西秀区
0.90/斤

【推荐】精品硬粉西红柿热卖中 产地直供 货源充足质量保证

9人买过宁夏金凤区
0.30/斤

海阳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型落地配一件代发整车批发

8人买过山东海阳市
1.20/斤

西红柿【热卖中】硬粉西红柿 大红 产地直供代发

220人买过宁夏贺兰县
0.50/斤

海阳赶集西红柿摆摊倒车普罗旺斯西红柿小西红柿小柿子

29人买过山东海阳市
0.50/斤

普罗旺斯西红柿口感一件代发番茄好吃爆汁沙瓤团购露天批发

4人买过安徽泗县
13/件

精品西红柿大量上市质量好头茬西红柿,个头均匀

5000斤起售河南通许县
4.30/斤

硬粉西红柿,果形高圆,饶阳县精品硬粉西红柿欢迎电话联系

1000斤起售河北饶阳县
0.60/斤

草莓西红柿辽宁精品西红柿,高糖口感番茄大量上市,欢迎电联

2000斤起售辽宁于洪区
5/斤

粉果番茄 产地看货论价 保质保量 支持视频看货打款发货

1人买过湖北钟祥市
0.80/斤

西红柿 硬粉 弧三以上 精品通货供应全国各大市场超市

2000斤起售河北昌黎县
0.70/斤

硬粉西红柿,冷棚种植,面积大,好收货,对接电商平台,

1万斤起售河南内黄县
0.20/斤

陕西延安精品西红柿一手货源大量供用代收代办欢迎电话联系

5000斤起售陕西安塞区
1.70/斤

西红柿,西红柿品质好,量大,服务好,谢谢

3000斤起售安徽怀远县
0.40/斤

粉红西红柿 产地看货论价 保质保量 支持视频看货打款发货

5000公斤起售湖北钟祥市
0.50/公斤

山西精品西红柿地头发货现货速发价格优惠对接各大商超市场

5000斤起售山西应县
0.50/斤
查看更多番茄产地货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