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凝聚乡村振兴青春力量
9月14日下午,一堂主题为“从乡村建设到乡村振兴——西南大学强农兴农百年探索”的思政大课,在西南大学博物馆开讲。在西南大学强农兴农百年成就展展厅,穿梭图文陈列与实物展品间,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面向70余名2024级农科新生生动讲述了中国乡村建设百年历史和西南大学在强农兴农征程上的百年探索。
潘家恩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乡村建设一线实践经验,从“百年乡村建设中的西大身影”“全面乡村振兴中的西大作为”“农业强国建设中的西大担当”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历史上的乡村建设多元化试验、乡村建设人才培养的探索经验、高校师生如何参与乡村振兴等内容。“通过这节特别的课程,我深刻体会到农科学科的魅力所在,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了‘新农人’肩负的责任与使命。”现场一位2024级“乡村振兴硕士专项”研究生说。
据潘家恩介绍,西南大学拥有全国高校中最为全面且独特的乡村建设历史资源,其办学主体之一为1933年创办的四川乡村建设学院,近代乡村建设领军人物晏阳初、梁漱溟、卢作孚分别是西南大学办学源流之私立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勉仁文学院、相辉学院的创办人。新中国成立后,“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中国土壤科学奠基人侯光炯院士等著名科学家或求学或工作于西南大学。为了在新时代承接并发扬百年乡建的历史资源,2012年西南大学还专门成立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邀请卢作孚、梁漱溟、晏阳初三位乡建先贤后人担任名誉院长,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教授担任执行院长。可以说,西南大学血脉中流淌着乡村建设的强大基因,办学百余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杏坛育人、劝课农桑,持续奋进在扶贫开发、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征程上。
据悉,本次活动是西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的“新农人大讲堂”系列活动的子活动之一,活动首次走进场馆,协同学校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用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引领农科新生跨越时空走进百年乡建历史,厚植“三农”情怀,全面助推新型农林人才培养,为“新农人”扣好专业学习生涯的“第一粒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