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元阳县:延伸产业链,让梯田变“金田”
初秋,走进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核心区,成群的鸟儿掠过梯田上空。微风一拂,流动的绿海中点缀着点点金黄。一缕清风、一片云海、缕缕稻香,吸引着许多游客趁着暑假前来度假避暑,感受元阳的独特魅力。
近年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通过生态种植、科技赋能与农文旅融合,不断延伸梯田红米产业链,让这片古老的梯田焕发出新的生机,实现了从“梯田”到“金田”的华丽转变。
时下,元阳县低海拔区域的早稻相继成熟,农户们抓住晴好天气抢收,田间地头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
在牛角寨镇大顺寨村的田间,村民们穿梭其中,镰刀起落间,拉谷船、打稻穗、装口袋,丰收景象尽显。
“今年收成比去年还好,产量高,希望能卖个好价钱。”村民苏龙喜悦地说。
走进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牛角寨红米加工厂的生产车间,阵阵米香扑面而来。在包装车间,工人们有序进行灌装、封盖、贴标等包装工作,一盒盒印着“千年梯田古韵留香”标识的红米酒礼盒即将发往全国各地。
在这里,红米不再只是简单的稻谷,而是被加工成红米酒、红米糊、红米饼、红米茶等多种产品。
元阳县粮食购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荣介绍:“我们研发新产品,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提升了梯田红米的附加值,让更多老百姓在家门口种红米,实现增收致富。”
为推动梯田红米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元阳县采取“党建+公司+基地+农户+互联网”经营模式,实施“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用水和统一防虫。无偿向农户提供红米籽种、薄膜和技术服务,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引导农户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确保红米质量和产量,保障农户收益。
元阳县牛角寨镇果期村委会村民马有明开心地说:“我们这边种植红米的积极性很高。去年栽了20亩,收了4吨半稻谷,卖了一万九千七百余元。”
红米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农民增收,还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元阳县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推出“元阳哈尼梯田认种计划”、入住蘑菇房改造的“稻作民宿”等梯田红米文化体验项目,探索“稻鱼鸭”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三用、一田多收”,提升红米产业全链条效益,实现多元化发展。
新街镇大鱼塘村村民李正福感慨:“游客们来欣赏漂亮的梯田,玩得非常开心。这几年村民收入明显上涨,生活越来越好了。”
同时,元阳县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商”销售的优势,结合农产品展销、直播带货等形式,促进梯田红米系列产品销售。
网络新媒体主播王嘉琪表示:“我们的梯田红米深受消费者青睐,回头客和回购率都特别高,远销广州、深圳、上海等地,深受当地朋友们喜欢。”
从红米生态种植到精深加工,从线上线下销售到农文旅融合发展,元阳县不断延伸梯田红米产业链,让这片古老的土地焕发出新的活力,也让当地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