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燃情!“高原粮仓・净土阿坝”2025农牧品牌之夜亮相成都
8月28日晚,成都天府艺术公园的细雨织成薄纱,却丝毫未减现场的热闹——雨衣与雨伞的色彩在灯光下交织,“高原粮仓・净土阿坝-2025农牧品牌之夜”的展位前,阵阵清甜与香气引得人群驻足。马尔康草莓的展示品旁,晚来的游客得知“已售罄”不禁轻叹;一旁摊位,一位妈妈刚接过最后一颗金川县黄金梨,身旁的孩子便急着伸手要“尝鲜”。来自辽宁的游客刘洋挤在文创区,手里攥着一个憨态可掬的藏酋猴玩偶,“这在别处见不到,满是阿坝的味道!”
当晚的“五子登科”板块,堪称阿坝州特色产业的“实力秀场”。“菜篮子”里藏着不少“高原惊喜”:理县带来的大白菜当天同步开启线上上市仪式,可通过小程序下单,上线即售数百单。理县农文旅运营负责人罗慧娟介绍,“这白菜用雪山水灌溉,生吃都甜,线上下单能直接发货到家”;壤塘县的香菇展位前,工作人员指着肉质厚实的花菇说,“我们的香菇5月至11月上市,刚好和普通香菇错峰,现在已和盒马生鲜达成合作,市民随时能买到”;马尔康展区的沙棘果汁饮品也人气高涨,运营人员透露,“之前在市政府、国企参展时,拉多少卖多少,今天虽下雨,依旧受欢迎”。
“果盘子”的表现同样亮眼。茂县茂汶苹果带着“从时光里走出来的甜”,被不少市民捧在手中端详;金川县黄金梨因皮薄肉多、汁水充沛,现场带来的货品早早售空,“最后一颗黄金梨”的小插曲,成了当晚最温暖的记忆。
文创与文旅板块也不甘示弱。黄龙、四姑娘山、八古冰川景区的实体店同款文创产品亮相,冰箱贴、毛绒玩具成了热门之选,刘洋手中的藏酋猴玩偶便是“爆款”;活动还同步推出红色、休闲度假、康养、乡村、黄河大草原5条精品旅游线路,让市民在尝鲜农牧产品的同时,也能规划一场阿坝之旅。
活动以原创快板《阿坝五子喜登科》开场,明快的节奏唱透阿坝州“菜篮子、果盘子、粮袋子、肉墩子、药引子”五大产业的振兴之路,也拉开了三大篇章的序幕。
第二篇章“五子登科・特色农牧品牌推介”则用“故事”打动人心。5位产业代表轮番登场:黑青稞产地守护者马永翔讲述“高原黑金”背后的红色记忆;茂县苹果“推介官”邓茂露借一颗茂汶苹果传递高原甜度;松潘县杨春梅解读贝母与康养产业的融合;高原反季节食用菌生产者周虓虎分享“壤塘花菇”走上全国餐桌的历程;红原县张清泓展示牦牛肉的“十八般武艺”。一个个鲜活的故事,让农牧产品有了温度与深度。
第三篇章“五‘鼓’丰登・农特项目成果发布”则亮出硬核“成绩单”:马尔康市建成夏繁种业基地、黑水色湾藏香猪直供港澳、若尔盖农产品进驻中国石油、九寨沟矿泉水入驻安逸集团旗下锦江宾馆、阿坝州蔬菜纳入盒马供应链。五项成果,标志着阿坝州农牧业“建圈强链、市场拓展”的阶段性突破。
活动现场,“净土阿坝”全新IP形象“净仔”首次亮相,萌趣可爱的造型吸引不少嘉宾、市民驻足合影,成为当晚的“打卡点”。
这场品牌之夜的热闹,是阿坝州农牧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作为天府粮仓的重要组成部分,阿坝州锚定“高原特色”,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的道路。
在产业布局上,阿坝州全力推进牦牛(牧草)、藏香猪、青稞、甜樱桃、高原蔬菜等十大特色农牧产业基地建设,建成76个现代农业园区,形成“五大优势产业引领、十大特色基地支撑”的格局。壤塘香菇的错峰上市、理县大白菜的线上赋能、马尔康沙棘产品的研发,都是“因地制宜”的生动实践。
在品牌建设上,阿坝州制度化构建“州级区域公用品牌+重点企业品牌+拳头产品品牌”体系,突出“三品一标”建设,以“好品种”产“好品质”,以“好品质”塑“好品牌”。“净土阿坝”区域品牌的打造、“净仔”IP的推出,让阿坝农牧产品更具辨识度。
在发展模式上,阿坝州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将乡村旅游与农业生产结合,让田园风光变成休闲体验。此次活动同步推出的5条旅游线路,正是“农牧+文旅”的融合探索。根据规划,到2027年,阿坝州年接待游客将突破7800万人次,入境游超过260万人次,文旅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