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家乡的“宝藏”可得用好了
一说起“土特产”,大家脑海里会立马浮现出那些独属于家乡的味道。其实,我们身边那些特色产品,正是乡村振兴的“宝藏”!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乡村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增收。足以见得,做好“土特产”文章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
在本周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于2025年如何促进农民增收,会上给出了四个方向: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做好“土特产”文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土特产”再度被提及。
怎么做好“土特产”文章呢?
深挖乡村特色资源是基础。乡村特色产业具有一定的地域、文化和技艺传承特色,难以替代和复制,是乡村发展的宝贵资源,也是能够推动农民增收的内生动力。我们可以借鉴“千万工程”的经验,通过挖掘和放大本地特色资源,将“土特产”打造成为经济增长点。目前浙江90%以上的村庄实现了“一县一品牌”。到2022年,浙江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7565元,位列全国第一。
提升标准化水平是关键。保障“土特产”的品质,提升市场认可度,要从“卖原料”到“卖产品”再到“卖品牌”,实现产业提档升级。像兰州百合主产区,通过指导农户按照绿色、有机食品的要求进行种植,制定地方标准,指导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品牌申报等举措,综合提升了兰州百合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现在,兰州百合既是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也是中欧互认地理标志产品。
(兰州百合)
一二三产业融合,放大产业效益。在第三产业端将第一二产业的效益放大,让农民不仅参与一产二产的收益分配,还能在三产环节有收入。像这两年县域旅游十分火爆,乡村可以将“土特产”与文化旅游结合,形成多元化业态。
(草莓采摘园)
拓宽渠道销售,实现市场突破。酒香也怕巷子深,积极推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销售模式创新,引入冷链物流、智能仓储等现代物流,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高效连接。
可以说“土特产”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做好“土特产”文章,不仅能让农民增收致富,还能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这可是双赢的好事儿!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