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车厘子的生长位置解析
车厘子(Cherry)属于蔷薇科李属植物,其果实主要生长在结果枝上。根据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车厘子的果实着生于一年生结果枝的叶腋部位,尤其是短果枝(长度在5~15cm)和花束状果枝(长度小于5cm)上最为集中。
在树体结构上,车厘子的果实多分布在树冠的中上部及外围,尤其是向阳面的枝条结果率更高。因此,在栽培管理中,应注重树形修剪、通风透光、结果枝更新等关键技术,以提升果实着生率和品质。
二、不同季节的车厘子果实着生管理技术
春季(3-5月)
管理重点:促花保果、合理疏枝
花前修剪:
- 剪除过密枝、病虫枝,保留健壮的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 去除顶端旺长枝,促进养分向花果转移。
花期管理:
- 花期喷施硼肥(如硼酸0.2%)+磷酸二氢钾0.3%,提高坐果率。
- 放置蜜蜂或进行人工授粉,提高授粉成功率。
疏果管理:
- 花后2~3周开始疏果,保留果型整齐、着生位置合理(如短果枝中部)的果实。
- 每个花束状果枝留果3~5个为宜。
夏季(6-8月)
管理重点:果实膨大、营养供给、树势调控
追施膨果肥:
- 果实硬核期追施钾肥为主,如硫酸钾每株0.3~0.5kg。
- 配合叶面喷施钙肥(如硝酸钙0.2%)增强果实质地。
夏季修剪:
- 疏除徒长枝,保留结果母枝。
- 控制树冠外围旺长,促进内膛结果枝发育。
水分管理:
- 保持土壤湿润但不积水,避免干旱或积水导致落果。
秋季(9-11月)
管理重点:养分积累、结果枝培育
秋施基肥:
- 以有机肥为主,配合磷钾肥。每亩施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配施过磷酸钙50kg。
结果枝培养:
- 通过拉枝、摘心等措施培养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
- 控制秋梢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冬季(12-2月)
管理重点: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
冬季修剪:
- 剪除病虫枝、枯枝、重叠枝,保持树冠通风透光。
- 保留主枝、侧枝和结果枝组,形成“开心形”或“主干疏层形”树形。
清园防病:
- 清除落叶、落果,喷施石硫合剂预防越冬病虫害。
三、不同地区车厘子种植建议
北方地区(如山东烟台、河北唐山)
- 特点:冬季寒冷,春季干燥。
- 建议:
- 采用抗寒品种,如‘红灯’、‘美早’。
- 冬季注意防冻,采用树干涂白、根颈培土等措施。
- 春季加强灌溉,防止干旱影响坐果。
南方地区(如四川西昌、云南大理)
- 特点:温差小,雨量多。
- 建议:
- 选择耐湿、抗病品种,如‘拉宾斯’、‘萨米脱’。
- 注意排水防涝,防止根腐病发生。
- 增加通风透光,减少病害发生。
高海拔冷凉地区(如新疆伊犁、甘肃天水)
- 特点: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 建议:
- 适宜发展高品质车厘子产业。
- 注意早春防霜冻,采用喷水防冻、烟雾防冻等措施。
- 利用自然条件提高糖度和色泽。
四、车厘子果实着生位置与修剪技术的关系
车厘子的果实着生位置与修剪技术密切相关。科学的修剪可以促进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的形成,从而提高结果率和果实品质。
修剪操作步骤:
- 确定主干高度:一般为60~80cm,便于通风透光和管理。
- 选留主枝:3~4个主枝,呈放射状分布,夹角60~80度。
- 培养侧枝和结果枝组:在主枝上每隔40~50cm选留侧枝,逐步培养短果枝群。
- 拉枝控旺:对旺长枝条进行拉枝,角度控制在70~90度,促进成花。
- 回缩更新:对老化的结果枝组进行回缩修剪,促发新枝,保持结果能力。
注意事项:
- 修剪应在休眠期(冬季)和生长期(夏季)分别进行。
- 避免一次性重剪,防止树体营养失衡。
- 结果枝组应每隔2~3年更新一次,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