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学名:Monochoria vaginalis)是稻田中常见的恶性杂草之一,具有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的特点,严重威胁水稻的正常生长。特别是在湿润的稻田环境中,鸭舌草极易泛滥成灾,与水稻争夺水分、养分和光照,导致产量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进行有效防治至关重要。
一、鸭舌草的危害特点
鸭舌草属于雨久花科多年生或一年生水生杂草,叶片呈卵形至心形,基部抱茎,花蓝色,常见于南方稻区。其危害主要体现在:
- 与水稻争抢营养资源;
- 阻碍田间通风透光;
- 成为病虫害滋生的温床;
- 影响机械收割效率。
了解鸭舌草的生长周期和生态特性,是制定科学防治策略的前提。
二、化学防治方法——推荐除草剂及使用技术
针对稻田鸭舌草的防治,应优先考虑选择性高、持效期长、对水稻安全的除草剂。以下是几种当前广泛使用的高效药剂及其使用建议:
1. 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
- 商品名:稻杰、稻喜等
- 作用机制: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
- 适用时期:水稻2叶1心期后,鸭舌草2~4叶期
- 用量:每亩用25%五氟磺草胺悬浮剂6~8毫升
- 使用方法: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后24小时复水
- 优点:对鸭舌草、莎草科杂草防效突出,对水稻安全性好
2. 氯氟吡氧乙酸(Fluroxypyr)
- 商品名:使它隆等
- 适用时期:水稻分蘖初期,鸭舌草3~5叶期
- 用量:每亩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70毫升
- 使用方法:兑水30公斤喷雾,避免高温时段施药
- 注意事项:不宜与禾本科除草剂混用,以免产生拮抗作用
3. 丙草胺+苄嘧磺隆复配制剂
- 适用时期:水稻移栽后5~7天,作为封闭处理
- 用量:每亩使用30%丙草胺·苄嘧磺隆可湿性粉剂50~60克
- 使用方法:拌细土撒施或兑水喷雾,保持水层3~5厘米7天以上
- 优点:兼具封杀双重效果,适用于前期杂草预防
三、综合防治策略建议
单纯依赖化学除草剂易导致抗药性增强,建议结合农业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 轮作制度:与旱作物轮作,打破鸭舌草的生存环境;
- 水位管理:保持适当水深,抑制鸭舌草萌发;
- 人工拔除:对于小面积发生区域,及时人工清除;
- 合理用药: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除草剂,延缓抗性产生。
四、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
- 选准用药时间:避开水稻敏感期和鸭舌草过晚阶段,确保药效;
- 注意气象条件:避免大风、暴雨或高温天气下施药;
- 严格控制剂量:按说明书使用,防止药害;
- 穿戴防护装备:佩戴口罩、手套等,保护自身安全;
- 禁止混用不当药剂:防止药效降低或产生药害;
- 施药后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排水并灌溉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