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湘早籼46号水稻品种的产量与抗性?

2025-02-22 05:45:36 更新

湘早籼46号水稻品种的选育单位是湖南省贺家山原种场,品种来源是嘉早324/早50的杂交。在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为6.0,白叶枯病抗性为5级,具有中感白叶枯病的特性。其米质表现为糙米率80.4%,精米率72.0%,这直接影响了它的市场竞争力。为了进一步提升其产量和抗性,了解其在2007年和2008年的产量表现至关重要。数据显示,2007年和2008年该品种的平均亩产分别为542.92公斤和550.25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分别增产6.96%和1.07%。这些数据不仅反映了该品种的产量潜力,也提示了潜在的改良方向。

种植湘早籼46号水稻,需要精细的农艺管理。在湖南省,湘中地区建议3月底播种,湘南可提前,湘北则需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移栽时植株4.5~5.0叶。种植密度应为13.3~16.5厘米×20厘米,每蔸4~5苗,每亩基本苗8~10万。施肥策略是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田间管理中,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宜过早脱水,以免影响灌浆结实。此外,病虫害防治尤为重要,尤其是纹枯病,需要加强监控和防治措施。

采用这套种植技术方案,对于提升湘早籼46号水稻的产量和抗性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化的田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每亩的有效穗数和每穗总粒数,进而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增加产量。同时,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可以减少因病导致的产量损失。这对于保障湖南省乃至更广泛地区的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