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田牛筋草的危害与识别特征
牛筋草(学名:Eleusine indica),又名蟋蟀草,是水稻田中常见的一种一年生恶性杂草。其生长迅速,根系发达,竞争性强,严重时会抑制水稻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牛筋草的主要识别特征包括:
- 叶片狭长,呈线状披针形,边缘粗糙;
- 叶鞘紧抱茎秆,无毛或具短柔毛;
- 种子繁殖能力强,适应性广,抗药性强。
二、稻田牛筋草防治策略概述
针对稻田牛筋草的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结合农业措施、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理。其中,化学除草因其效率高、成本低,在实际生产中被广泛采用。
三、推荐使用的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方法
1. 噁唑酰草胺 + 氰氟草酯复配制剂
适用时期: 水稻移栽后15~20天,牛筋草2~4叶期
常用商品名: 千金、稻喜等
推荐用量:
- 噁唑酰草胺每亩有效成分10~15克;
- 氰氟草酯每亩有效成分20~30克;
使用方法:
- 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 施药前排水露田,施药后24小时回水,保持水层3~5厘米持续5~7天;
- 注意避开高温天气施药,选择晴朗无风的清晨或傍晚进行。
防效特点:
- 对牛筋草、稗草、千金子等多种禾本科杂草均有良好防效;
- 复配使用可延缓抗药性产生。
2. 五氟磺草胺(Penoxsulam)
适用时期: 水稻移栽后7~15天
商品名: 稻杰
推荐用量: 每亩有效成分20~25克
使用方法:
- 兑水30公斤喷雾;
- 保持水层3~5厘米,施药前后避免排水;
- 适用于阔叶草和莎草科杂草较多的田块,对牛筋草有一定兼治效果。
3. 敌稗(Propanil)
适用时期: 牛筋草幼苗期(2~3叶期)
推荐用量: 每亩有效成分600~800克
使用方法:
- 兑水30~40公斤喷雾;
- 施药前排干田水,施药后1~2天恢复水层;
- 敌稗对高温敏感,需注意用药安全。
四、使用除草剂的注意事项
- 适期用药: 掌握最佳施药时间,一般在杂草2~4叶期进行;
- 轮换用药: 避免长期单一使用某一种除草剂,防止抗药性产生;
- 水量充足: 保证足够的兑水量,确保药液覆盖全面;
- 排水管理: 根据药剂要求合理控制水层深度,避免药害;
- 防护措施: 施药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
- 天气条件: 避开大风、大雨或高温天气施药,影响药效并可能造成药害。
五、综合防治建议
除了化学除草外,建议配合以下农业措施:
- 深耕翻晒: 冬季深耕翻土,破坏杂草种子萌发条件;
- 轮作制度: 实行稻麦轮作、水旱轮作,减少杂草种群积累;
- 人工拔除: 在杂草密度较低时,及时组织人工拔除;
- 封闭处理: 在水稻移栽后早期使用乙草胺、丁草胺等进行土壤封闭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