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杂交中稻品种有何独特优势?

2025-02-22 03:21:54 更新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选用“广占63-4S”作为母本,“R7272”作为父本进行科学配组,成功育成了这款产品。自2012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后,这款杂交中稻的新品种以其独具的品种特性受到广泛关注。它的米质达到了国家二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其中包括米质的各项关键指标,如出糙率、整精米率等,均显示了其优良的品质。

为充分利用这款杂交中稻品种的优势,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提出了一套精细化的栽培技术方案。种植过程中,首先是适时早播,确保在鄂北地区4月中旬,江汉平原及鄂东地区4月下旬至5月初播种,并每亩用种量控制在0.75到1.0公斤。播种前要进行浸种处理,出苗后使用多效唑培育壮秧。移栽时需控制秧龄在35天以内,并实施合理的株行距,以保证基本苗数。在施肥管理上,要按照科学的氮磷钾配比,并在不同生长阶段调整水分管理。此外,还需注重防治病虫害,特别是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采用这套种植技术方案对于确保杂交中稻品种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至关重要。通过精细化栽培,不仅能有效提高产量、保证品质,也能增强植株的抗病性,减少农业损失。这对于提升湖北省乃至全国的农业竞争力和农民收入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推广这套种植技术方案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