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与特性介绍
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又名侧耳、北风菌,是世界广泛栽培的食用菌之一。根据农业部发布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我国主要推广的平菇品种包括“冀农1号”、“鲁平1号”、“川耳6号”等优良菌株。这些品种具有抗逆性强、出菇周期短、产量高等特点。
在选择品种时应结合当地气候条件进行选种:
- 华东地区:推荐使用中温型品种如“苏平3号”,适宜温度范围为12~25℃。
- 华北地区:适合低温型品种如“京平4号”,最适生长温度为8~20℃。
- 西南地区:多选用耐湿热的“云平1号”。
二、栽培原料准备与处理
1. 培养料配方
推荐使用以下几种常见配方:
- 棉籽壳90% + 麸皮5% + 石膏粉1% + 石灰2% + 过磷酸钙2%
- 木屑60% + 玉米芯30% + 麸皮8% + 石膏粉1% + 石灰1%
2. 原料预处理
将原材料充分曝晒2天,粉碎后加入适量水拌匀,使含水量达到60%-65%。然后堆制发酵3-5天,期间翻堆2次以促进均匀腐熟。
参考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手册》(http://www.caas.cn/kxyj/tsgz/202205/t20220520_10123.html)
三、接种与发菌管理
1. 接种操作
采用袋式栽培法:
- 使用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干料约1kg;
- 高压灭菌121℃维持1.5小时或常压灭菌100℃持续8小时;
- 冷却至25℃以下后,在无菌条件下接入菌种;
- 每袋接入20g左右菌种,封口后置于培养室。
2. 发菌期管理
- 温度控制:保持在22-26℃之间;
- 湿度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70%,防止杂菌污染;
- 光照:避光培养,黑暗环境有利于菌丝生长;
- 通风:每日通风1-2次,每次30分钟。
四、出菇管理与采收
1. 出菇调控
当菌丝长满袋子后,转入出菇房进行催蕾处理:
- 温度调节:根据不同品种设定适宜温度;
- 湿度提升:通过喷雾加湿器将空气湿度提高到85%-95%;
- 光照增强:每天给予500-1000勒克斯散射光照射;
- CO₂浓度控制:保持在800ppm以下,适当通风换气。
2. 适时采收
- 当菌盖直径达5-10cm、边缘尚未完全展开时即可采收;
- 采收前停止喷水1天,避免损伤菌体;
- 采用旋转采摘法,轻轻旋转整丛菇体带根采下。
五、不同季节栽培策略
春季栽培(3-5月)
- 地区适用:华中、华东等地;
- 品种选择:中温型品种;
- 管理重点:注意昼夜温差变化,白天加强通风降温。
夏季栽培(6-8月)
- 地区适用:西南高原地区;
- 品种选择:耐高温品种如“夏平1号”;
- 管理重点:搭建遮阳棚,地面洒水降温,夜间通风。
秋季栽培(9-11月)
- 地区适用:全国大部分地区;
- 品种选择:广谱型品种;
- 管理重点:早晚保温,中午适度通风。
冬季栽培(12-2月)
- 地区适用:北方温室或南方大棚;
- 品种选择:低温型品种;
- 管理重点:增温措施如地热线加热、双层膜覆盖等。
参考资料:农业农村部《全国食用菌生产技术指南》(http://www.moa.gov.cn/ztzl/2022scjgzn/)
六、病虫害防治
1. 常见病害
- 绿霉病:由绿色木霉引起,表现为培养料表面出现绿色斑块;
- 黄曲霉:危害严重,需及时清除感染袋并消毒。
2. 防治措施
- 物理防控: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理废料;
- 生物防控:可使用拮抗菌剂如枯草芽孢杆菌制剂;
- 化学防控:少量使用低毒农药如多菌灵,但采收前15天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