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白茅根的生长特性与除草难题
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是一种多年生恶性杂草,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及北方部分地区。其地下根茎发达,生命力顽强,常侵染农田、果园、林地等区域,严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尤其在种植玉米、大豆、果树等作物时,白茅根成为难以根除的“顽疾”。
由于白茅具有极强的再生能力,普通除草剂往往只能杀死地上部分,而对地下根茎效果甚微。因此,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及其使用方法至关重要。
二、白茅根用什么除草剂能除死?
1. 推荐药剂:草甘膦(Glyphosate)
- 适用场景:非耕地、果园行间、休耕地、道路两侧等。
-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植物体内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EPSPS),阻断芳香族氨基酸的合成,导致植物死亡。
- 推荐品牌:农达、达令、好立达等。
- 建议浓度: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稀释30~50倍喷雾。
- 施药时间:白茅处于旺盛生长期(春季至初秋),叶片完全展开时效果最佳。
- 注意事项:
- 喷雾时尽量均匀覆盖叶面;
- 可加入有机硅助剂提高吸收效率;
- 避免喷洒到作物上,以免造成药害;
- 土壤残留低,但需等待5天后方可播种敏感作物。
2. 推荐药剂:草铵膦(Glufosinate-ammonium)
- 适用场景:果园、蔬菜地边缘、温室周围等。
- 作用机理:通过抑制谷氨酰胺合成酶,使植物体内氨中毒死亡。
- 推荐品牌:百速顿、保试达、绿霸等。
- 建议浓度:200克/升草铵膦水剂,每亩用量150~200毫升,兑水30~50公斤喷雾。
- 施药时间:晴天上午施药,避免雨前施用。
- 注意事项:
- 杀草速度快,但对大龄白茅需加大剂量;
- 对多数作物安全,但仍应定向喷雾;
- 可与草甘膦交替使用,防止抗性产生。
3. 推荐药剂: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 适用场景:阔叶作物田如大豆、花生、棉花等地块。
- 作用机理:选择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抑制剂,专杀禾本科杂草。
- 推荐品牌:高效盖草能、金盖草等。
- 建议浓度:5%精喹禾灵乳油,每亩30~5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 施药时间:白茅2~4叶期为最佳时期。
- 注意事项:
- 对阔叶作物安全,但不可用于禾本科作物;
- 施药后3~5天停止生长,7~10天死亡;
- 可添加矿物油或植物油类助剂增强效果。
三、综合治理策略:化学+物理+生态结合
单一依赖除草剂往往难以彻底根除白茅根。建议采用以下综合措施:
- 深耕翻土:将白茅根翻出地面暴晒风干;
- 覆盖防草布或秸秆:减少白茅种子萌发机会;
- 轮作制度:改种深根作物或豆科作物,破坏白茅生长环境;
- 定期巡查:发现新生白茅立即处理,防止蔓延。
四、安全用药提醒
- 佩戴防护装备:施药时穿长袖衣裤、戴手套和口罩,避免皮肤接触。
- 禁止儿童接触药品:存放于阴凉干燥处并加锁。
- 遵守安全间隔期:不同作物、不同用途地块需按标签说明执行。
- 环保意识:不得随意丢弃农药包装物,应集中回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