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江苏省太湖地区的晚粳稻产量?
2025-02-06 10:00:45
“镇稻12号”,原名“镇稻654”,是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科学配比育种,于2005年育成的中熟晚粳稻品种。该品种适合种植于太湖地区东南部的中上等肥力土地,通过优化栽培条件和管理措施,能够显著提高产量。历史数据显示,2006-2007年的区试中,该品种的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明显,2008年的进一步生产试验中,亩产达到625.3公斤。此外,株高、全生育期和抗病性等特点也为产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针对“镇稻12号”的栽培,科研专家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要点。首先,在播种时期选择上,5月中下旬为最佳时间,根据不同育秧方式调整播种量,湿润育秧和旱育秧分别控制在25-30公斤和40公斤左右,大田用种量为3-4公斤。其次,移栽时间一般为6月中下旬,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旱育秧为25天,栽插密度为每亩1.8万穴,基本苗保持在8万左右。再者,肥水管理是关键,亩施纯氮20公斤左右,遵循“前重、中稳、后补”原则,合理分配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6:4,前期勤灌水以促进早发,后期保持湿润灌溉,避免断水过早。最后,病虫草害防治不容忽视,尤其是在中期和后期需要针对纹枯病、螟虫等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
采用科学的种植技术方案,对于提升“镇稻12号”晚粳稻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通过适期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的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可以有效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这不仅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