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豆(Pisum sativum var. saccharatum)是一种广受欢迎的豆类蔬菜,因其嫩荚清甜、营养丰富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荷兰豆能长多高”是农户普遍关心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搭架管理、通风透光,还直接影响产量和品质。本文将围绕荷兰豆能长多高这一核心问题,结合不同品种特性、季节差异及地区气候条件,系统介绍科学种植技术,并提供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方案。
一、荷兰豆能长多高的决定因素
荷兰豆植株高度受遗传品种、栽培环境、水肥管理和支撑方式等多重因素影响。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发布的《豌豆栽培技术规程》(NY/T 5009-2021),荷兰豆按生长习性可分为矮生型、半蔓生型和蔓生型三大类,其株高差异显著:
- 矮生型品种:株高一般为30~60厘米,如“中豌6号”、“早丰豌豆”,适合密植、无需搭架。
- 半蔓生型品种:株高60~120厘米,如“台湾长寿仁”、“浙豌1号”,需局部支撑或简易支架。
- 蔓生型品种:株高可达150~250厘米,如“荷兰豆13号”、“龙峰701”,必须搭架栽培以防止倒伏。
权威出处: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绿色食品 豌豆生产技术规程》(NY/T 5009-2021)
链接:http://www.moa.gov.cn/zwllm/nybz/bzlb/202106/t20210615_6368748.htm
因此,“荷兰豆能长多高”首先取决于所选品种。若追求高产且具备搭架条件,推荐选择蔓生型;若为家庭菜园或设施小规模种植,可选用矮生或半蔓生品种。

二、不同季节下荷兰豆生长高度调控技术
春季栽培(南方2-4月,北方4-5月)
春季气温回升快,光照充足,有利于荷兰豆茎蔓快速伸长,尤其蔓生型品种易达2米以上。
操作步骤:
- 选种:选用耐低温、抗病性强的蔓生品种,如“荷兰豆13号”。
- 播种时间:南方可在2月中下旬直播,北方建议地温稳定在8℃以上时播种(通常4月初)。
- 密度控制:行距60cm,株距15cm,每亩定苗约2.2万株。
- 搭架管理:当苗高30cm时及时插竹竿或拉尼龙网(网孔15×15cm),引蔓上架。
- 水肥调控:
- 苗期控水防徒长;
- 抽蔓期追施氮磷钾复合肥(15-15-15)15kg/亩;
- 开花结荚期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促进坐荚。
注意事项:春季风大,应加强支架稳固性,避免倒伏导致茎秆折断,影响植株正常生长高度发育。
夏季栽培(仅限高海拔冷凉地区)
夏季高温高湿不利于荷兰豆生长,但云贵川、甘肃等海拔1500米以上地区仍可种植。
操作要点:
- 避高温:选择5-6月播种,利用自然冷凉气候延长生育期。
- 遮阳降温:搭建遮阳网(遮光率30%-40%),降低田间温度。
- 促壮苗:采用育苗移栽,控制苗期徒长,保持茎粗节短。
- 控高度:通过控水、控氮抑制过度攀高,目标株高控制在1.5米以内,便于后期采收。
权威支持: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山蔬菜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指出,在海拔1800米区域种植荷兰豆,平均株高可控制在1.4~1.6米,商品性最佳。
来源:https://www.most.gov.cn/kjbgz/2020/szjjh/202012/t20201215_160789.htm
秋冬季栽培(南方8-10月,北方保护地)
秋播荷兰豆在长江流域广泛推广,生长周期长,株高潜力大。
具体措施:
- 播种期:南方8月下旬至9月中旬,北方日光温室可延至10月。
- 保温促长:进入11月后夜间加盖草苫或保温被,维持棚温不低于5℃。
- 延长生长期:通过补光(LED灯每日补光2-3小时)、增施有机肥,延长营养生长期,使蔓生型品种达到2米以上。
- 整枝打顶:当主蔓长至1.8米时进行打顶,促进侧枝发育和集中结荚,防止过高造成顶部空蔓。
注意:冬季光照弱,易出现“高脚苗”,应在出苗后适当控水、增加通风,提高茎秆粗度。

三、不同地区因地制宜的株高管理策略
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
气候温暖湿润,全年可多茬种植,但夏季高温限制生长。
- 推荐品种:“台湾长寿仁”(半蔓生,株高80~120cm)
- 栽培模式:秋冬季为主(9-11月播种),避免夏季高温。
- 管理重点:起垄排水防涝,搭简易人字架,控制株高在1.2米内,方便采收。
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
春秋两季适宜,春播为主。
- 推荐品种:“荷兰豆13号”(蔓生,株高180~220cm)
- 栽培模式:露地+搭架,行距60cm,双行定植。
- 关键技术:抽蔓初期设立牢固支架,配合滴灌系统精准施肥,确保植株稳健生长至理想高度。
黄淮海地区(河南、山东、河北)
春季干燥多风,宜采用地膜覆盖保墒。
- 推荐品种:“龙峰701”(蔓生型,耐寒抗倒伏)
- 播种时间:3月上中旬
- 支架要求:采用水泥柱+铁丝+尼龙网立体架型,抗风能力强,支持植株长至2米以上。
西北高原区(甘肃、宁夏、青海)
冷凉气候优势明显,适合夏季反季节生产。
- 推荐品种:“高原甜脆”系列(由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选育)
- 株高表现:在海拔2000米地区,平均株高1.6~1.9米,茎秆粗壮。
- 技术要点:施足基肥(腐熟有机肥3000kg/亩),生育期喷施2次钼肥(0.05%),增强根瘤活性,提升整体长势。
科研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豌豆生态适应性评价报告》显示,同一蔓生品种在冷凉地区株高虽略低于南方,但茎粗增加18%,抗倒伏能力更强。
报告链接:http://www.caas.cn/kxyj/zkx/202203/t20220310_823456.html

四、提升荷兰豆株高质量的关键管理技术
要实现“荷兰豆能长多高”且“长得好”,还需掌握以下核心技术:
1. 土壤准备
- pH值6.0~7.0为宜;
- 深耕25cm以上,结合施入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亩;
- 做成宽1.2m的高畦,利于排水。
2. 合理密植
- 蔓生型:每亩1.8~2.0万株;
- 矮生型:可增至2.5万株;
- 过密会导致通风不良,茎细易感病。
3. 病虫害防控
- 主要病害:白粉病、锈病、霜霉病;
- 防治建议:发病初期喷施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
- 农业防治:轮作三年以上,避免连作。
4. 适时采收
- 嫩荚膨大、种子未凸起时采收;
- 连续采收可刺激新荚形成,延长采收期20天以上;
- 过晚采收会导致植株养分消耗过大,影响后续生长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