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门塔尔牛育肥期概述与生长特点
西门塔尔牛(Simmental)是世界著名的兼用型肉乳牛品种,原产于瑞士,因其生长速度快、饲料转化率高、肉质优良,在我国广泛用于肉牛育肥生产。根据农业农村部《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21—2030年)》指出,西门塔尔牛是我国北方及中原地区主推的育肥牛品种之一,占商品肉牛出栏总量的40%以上(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在育肥阶段,西门塔尔牛通常指体重达到250公斤以上的架子牛进入快速增重期,直至出栏(一般为500–600公斤),该阶段持续约90–150天,分为前期适应期(第1–30天)、中期增重期(第31–90天)和后期冲刺期(第91–150天)。此期间日增重目标应控制在1.2–1.8公斤之间,饲料转化效率(FCR)理想值为5.5:1至6.5:1。

二、育肥前准备:选牛与健康评估
1. 架子牛选购标准
选择年龄在12–18月龄、体重250–350公斤、体型匀称、四肢稳健、精神状态良好的健康个体。优先选用杂交F1代或纯种西门塔尔牛,避免带病、瘦弱或有遗传缺陷的个体。
参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发布的《肉牛健康养殖技术规程》(NY/T 2675-2015),建议购入前进行以下检查:
- 体温检测:正常范围38.5–39.5℃;
- 呼吸频率:15–35次/分钟;
- 粪便观察:无腹泻、血便或寄生虫卵;
- 驱虫处理:进场前7天完成体内驱虫(可用伊维菌素+阿苯达唑复合制剂,按每公斤体重0.2mg皮下注射)。
2. 隔离适应期管理(第1–14天)
新引进牛只必须实行14天隔离观察制度,防止疫病传入。期间提供优质干草自由采食,逐步引入精料,每日添加量不超过体重的0.5%,并供给清洁饮水。
操作步骤如下:
- 第1–3天:仅供应青贮玉米秸秆+优质苜蓿干草,自由饮水;
- 第4–7天:开始添加基础精料(玉米60%、豆粕20%、麦麸15%、预混料5%),每日每头0.5kg;
- 第8–14天:逐日增加0.3kg精料,至第14天达2.0kg/头·日;
- 同步完成口蹄疫、牛病毒性腹泻(BVDV)、传染性鼻气管炎(IBR)等疫苗接种(参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执行)。
注意事项:
- 避免突然更换饲料造成瘤胃酸中毒;
- 保持圈舍干燥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
- 每日巡查至少两次,发现咳嗽、流涕、拒食及时隔离治疗。
三、育肥期分阶段饲养管理技术
(一)育肥前期(第15–30天):过渡与瘤胃功能建立
目标:帮助牛只适应高能日粮,促进瘤胃微生物群落稳定。
推荐日粮配方(以干物质计):
- 精料:55%
- 粗饲料:45%(青贮玉米:干草 = 3:1)
| 成分 | 比例(%) | 营养价值说明 |
|---|---|---|
| 玉米 | 60 | 主要能量来源 |
| 豆粕 | 20 | 提供优质蛋白 |
| 麦麸 | 10 | 缓冲纤维与能量 |
| 棉籽粕 | 5 | 替代部分蛋白源 |
| 预混料 | 5 | 含维生素A、D、E、微量元素及缓冲剂 |
每日饲喂方案:
- 每日喂料2次(上午7:00,下午5:00);
- 先粗后精,避免挑食;
- 自由饮水,水温冬季不低于10℃;
- 日采食干物质量控制在体重的2.5%左右。
关键技术点:
- 添加碳酸氢钠(小苏打)1%–1.5%,调节瘤胃pH值;
- 可加入活性酵母培养物(如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提高纤维消化率(参考:中国农科院《反刍动物营养调控技术手册》,2022版)。
(二)育肥中期(第31–90天):快速增重关键期
此阶段是肌肉和脂肪沉积的主要时期,需提高能量密度,促进日增重。
推荐日粮结构:
- 精料占比提升至70%
- 粗饲料占比30%
典型配方(kg/头·日):
- 玉米粉:4.0 kg
- 豆粕:1.2 kg
- 麸皮:0.8 kg
- 过瘤胃脂肪粉(可选):0.1 kg(提升能量摄入)
- 预混料:0.5 kg(含莫能菌素钠200mg/kg,用于调控瘤胃发酵)
饲喂管理要点:
- 实行全混合日粮(TMR)饲喂,确保营养均衡;
- 每周调整一次配方,依据牛群体重增长情况动态优化;
- 控制日增重在1.4–1.6kg,避免脂肪过度沉积影响肉质;
- 每日清理料槽残渣,防止霉变。
监测指标:
- 每15天称重一次(固定时间空腹称重);
- 计算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CR);
- 观察采食行为,异常减食预警疾病风险。
(三)育肥后期(第91–150天):脂肪沉积与品质提升
目标:改善大理石纹(肌内脂肪),提高屠宰等级。
日粮调整原则:
- 精料比例进一步提高至75%–80%;
- 增加易发酵碳水化合物(如压片玉米);
- 补充维生素E(≥100 IU/kg DM)和硒(0.3 mg/kg DM),增强抗氧化能力,延长肉品保质期。
参考国家标准《牛肉等级评定》(GB/T 29395-2022),高档牛肉要求肌内脂肪含量≥3%,通过后期精细化饲喂可实现西门塔尔牛达到Yield Grade 2–3级。
具体操作:
- 使用压片玉米替代部分粉碎玉米,提高淀粉消化率;
- 添加植物油或保护性脂肪酸(如棕榈油包被产品),增加能量密度而不破坏瘤胃功能;
- 减少粗饲料长度,控制在2–3cm以内,便于充分混合;
- 维持充足光照(自然光或人工补光12小时/天),促进食欲。
注意事项:
- 防止酸中毒:密切观察粪便形态,若出现稀软、泡沫状应及时降低精料比例;
- 屠宰前30天停止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添加剂,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GB 31650-2019)。
四、环境与健康管理
1. 圈舍设计与环境控制
推荐采用开放式牛舍或半封闭式通风棚,保证空气流通。每头牛占地面积不少于4平方米,卧栏宽度≥1.2米。
环境参数控制标准:
- 温度:适宜范围5–25℃,极端高温时启用喷雾降温系统;
- 湿度:≤80%,防止呼吸道疾病;
- 氨气浓度:<20 ppm(可用便携式检测仪定期监测);
2. 疾病防控体系
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原则。
常规防疫程序(依据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
- 每年春秋两季接种口蹄疫O型+A型二价灭活疫苗;
- 每年一次牛巴贝斯虫疫苗(南方地区重点);
- 定期体外驱虫(可用双甲脒喷洒体表,间隔45天)。
日常健康管理:
- 建立个体档案,记录采食、体重、用药信息;
- 发现发热、咳嗽、跛行立即隔离诊疗;
- 推广“健康评分卡”制度,量化评估牛只状态。

五、出栏决策与经济效益分析
出栏时机判断标准:
- 体重达标:活重达到550–600公斤;
- 体况评分(BCS):3.5–4.0(5分制),背部脂肪覆盖良好;
- 日增重下降:连续两周ADG低于1.0kg,表明增重效率降低;
- 市场行情有利:结合当地活牛收购价波动趋势择机出售。
建议采用“分批出栏”策略,按体重排序,优先出售达到标准的个体,减少饲养成本浪费。
经济测算示例(以单头为例):
- 入场体重:300kg
- 出栏体重:580kg
- 育肥期:120天
- 总耗料:约600kg(精粗比平均65:35)
- 料肉比:6.0:1
- 饲料成本:约1.8万元/吨 × 0.6吨 = 10,800元
- 人工水电均摊:约500元
- 总成本:约11,300元
- 出栏收入:580kg × 32元/kg = 18,560元
- 毛利润:约7,260元/头(未计犊牛成本)
数据来源:农业农村部《2023年畜牧业经济运行报告》中肉牛养殖效益抽样调查结果(链接)
六、总结与建议
西门塔尔牛在育肥期具备显著的增重潜力和良好的肉质表现,但其高效生产依赖于科学的日粮配比、精准的阶段管理、严格的健康管理以及合理的出栏决策。养殖户应结合本地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制定饲养方案,并积极应用TMR饲喂、电子称重、智能环控等现代技术手段,全面提升养殖效益。
特别提醒:严禁使用违禁药物(如β-受体激动剂“瘦肉精”类物质),所有投入品须符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及《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药品名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