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与咸味来源
带鱼(学名:Trichiurus lepturus),属于鲈形目带鱼科,是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广泛分布于东海、黄海和南海海域。很多人在食用带鱼时会感觉其带有“咸味”,从而产生疑问:“带鱼是咸的还是不咸的?”实际上,带鱼本身并不含盐分,其咸味主要来源于生活环境——海水。
根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海水鱼类养殖技术手册》(2021年版)指出:“带鱼为典型的海洋洄游性鱼类,终生生活在盐度为30‰~35‰的海水中,其体内渗透压调节机制依赖于海水环境。”这意味着带鱼体内的电解质平衡与海水密切相关,但其肌肉组织本身不含人为添加或生物合成的食盐(NaCl)。因此,带鱼不是天生“咸”的,而是因生长在高盐环境中,体表及体腔内残留海水,导致烹饪后呈现咸味感。
这一特性对带鱼的人工养殖提出了特殊要求:必须模拟自然海水环境,维持稳定的盐度、温度和溶氧条件,才能保证带鱼健康生长并控制最终产品的口感品质。

带鱼人工养殖的关键技术环节
目前,带鱼尚未实现大规模全周期人工繁殖和养殖,主要原因在于其生活史复杂、仔稚鱼阶段摄食特异性强、人工育苗难度大。然而,近年来随着科技部“蓝色粮仓”重点研发专项的推进,部分科研单位已突破带鱼人工繁育关键技术。
据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2023年发布的《关于推进深远海养殖发展的指导意见》(农渔发〔2023〕8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开展带鱼、金枪鱼等高价值海洋鱼类的人工繁育与中间培育技术攻关,推动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建设。”这表明国家层面对带鱼养殖技术研发高度重视。
一、亲本选育与人工繁殖
- 亲鱼来源:选择野生成熟带鱼作为亲本,雌鱼体长需≥60cm,雄鱼≥55cm,性腺发育良好(GSI指数>8%)。
- 暂养环境:使用循环水养殖系统(RAS),水温控制在18~22℃,盐度30~33‰,pH 7.8~8.2,氨氮<0.1mg/L。
- 催产技术:采用LHRH-A2(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进行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公斤体重5μg,间隔24小时二次注射。
- 受精与孵化:收集精卵后人工授精,受精卵置于锥形孵化缸中,水流速度保持0.3m/s,孵化时间约48小时(20℃条件下)。
来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带鱼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进展》,2022年,《水产学报》第46卷第5期,DOI:10.11964/jfc.20210913021 链接
二、苗种培育技术
带鱼苗种培育是当前最薄弱环节,关键在于开口饵料的选择。
- 开口期(1~5日龄):投喂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密度控制在10~15个/mL;
- 过渡期(6~15日龄):逐步引入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并强化DHA营养;
- 稚鱼期(16~30日龄):投喂小型桡足类或微颗粒配合饲料(粒径50~100μm),蛋白含量≥55%;
- 水质管理:每日换水30%,UV杀菌+蛋白分离器联合运行,防止病原积累。
注意事项:
- 光照强度控制在500~1000 lux,避免强光刺激;
- 溶氧保持>6mg/L;
- 严禁使用氯制剂消毒,可选用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浓度≤0.3mg/L)。
商品带鱼的中间培育与深远海养殖
由于全人工苗种供应有限,现阶段商品带鱼养殖多采用“野生小规格带鱼中间培育”模式,即将捕捞的幼带鱼(体长15~25cm)放入深水网箱进行增重养殖。
深远海网箱养殖操作步骤:
- 选址要求:水深≥20m,流速0.3~0.8m/s,远离航道与污染源;
- 网箱规格:HDPE圆形抗风浪网箱,直径30~60m,深度8~12m;
- 放养密度:初始密度控制在5~8kg/m³,随生长逐步稀释至3kg/m³以下;
- 投喂管理:
- 饲料类型:专用海水鱼沉性颗粒料(粗蛋白≥48%,脂肪≥12%);
- 投喂频率:每日2次(清晨6:00,傍晚18:00);
- 投喂量:按体重3%~5%动态调整,观察摄食行为及时减量;
- 日常监测:
- 每周测量体长体重,计算特定生长率(SGR);
- 每日巡检网衣是否破损、附着物过多;
- 定期取样检测寄生虫(如指环虫)、细菌性疾病(如弧菌病)。
参考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SC/T 2081-2020 深水网箱养殖技术规范》链接
如何降低成品带鱼的“咸味”?
消费者常问“带鱼是咸的还是不咸的”,其实可通过养殖后期处理减轻咸味感知:
- 出塘前淡化工序:在收获前7天,将带鱼转移至半咸水池(盐度逐步降至15‰),每天降2~3‰,促进体内离子排出;
- 清洗处理:捕捞后立即用清洁海水冲洗体表,去除黏液和残留盐晶;
- 冷链运输:保持0~4℃低温,抑制微生物活动,防止蛋白质分解产生异味。
注意:不可直接用淡水浸泡带鱼,会导致细胞破裂、肉质松散,影响食用品质。

病害防控与质量安全控制
带鱼养殖过程中主要面临以下风险:
| 病害类型 | 主要症状 | 防控措施 |
|---|---|---|
| 弧菌病 | 体表出血、眼球突出 | 使用疫苗免疫(如灭活苗)、定期泼洒益生菌(芽孢杆菌) |
| 寄生虫病(指环虫) | 鳃丝肿胀、呼吸困难 | 显微镜检查确诊后,使用甲苯咪唑溶液药浴(浓度0.1mg/L,浸泡2小时) |
| 营养性脂肪肝 | 肝脏肿大、色泽苍白 | 调整饲料配方,增加胆碱、维生素E含量 |
严格执行《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农业农村部令2022年第3号),建立养殖档案,记录用药、投喂、水质等信息,确保产品可追溯。
此外,根据国家标准《GB 2733-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鲜、冻动物性水产品》规定,带鱼中组胺限量为≤100mg/100g,挥发性盐基氮(TVB-N)≤30mg/100g。养殖企业应委托有资质机构定期抽检,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

结论:带鱼是咸的还是不咸的?
综上所述,带鱼本身并不含有盐分,其所谓的“咸味”来源于长期生活的海水环境以及体表残留的盐分。通过科学的养殖管理,特别是后期的盐度调控和清洗处理,可以有效降低消费者对“带鱼太咸”的感知。
未来,随着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农业与淡水渔业科技创新”专项持续推进,带鱼全人工养殖有望实现产业化突破。届时,不仅可以稳定供应优质蛋白,还能通过精准营养调控生产“低钠型”功能化带鱼产品,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