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心柿子因其果形似牛心、色泽橙红、口感软糯香甜而广受消费者喜爱。然而,在实际种植与采后处理过程中,一个关键问题始终困扰着农户和经销商:牛心柿子需要脱涩吗? 本文将结合农业科研权威资料,系统阐述牛心柿子的生物学特性、是否需要脱涩、脱涩原理、具体操作方法,并根据不同季节与地区气候特点提供可落地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牛心柿子是否需要脱涩?
答案是:绝大多数情况下需要脱涩处理。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发布的《柿树栽培与果实采后处理技术指南》(2021年版),牛心柿属于典型的完全涩柿类品种(Persimmon, Diospyros kaki L. f., cv. Niuxinshi),其果实中含有较高浓度的可溶性单宁(tannins),在未成熟或刚采收时口感极涩,无法直接食用。
权威依据:
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指出:“我国主栽的涩柿品种约占总产量的65%,其中牛心柿、镜面柿、莲花柿等均属完全涩柿,必须通过人工或自然脱涩才能达到商品化食用标准。”(来源:http://www.caas.cn/kxyj/kydt/248736.html)
因此,牛心柿子必须进行脱涩处理,否则难以进入市场销售。
二、牛心柿脱涩的科学原理
脱涩的本质是将果实中的可溶性单宁转化为不可溶性单宁,从而消除涩味。这一过程可通过以下两种机制实现:
- 乙烯诱导脱涩:利用乙烯气体促进果实呼吸跃变,加速单宁聚合。
- 缺氧环境脱涩: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如CO₂富集),促使乙醇脱氢酶活性增强,生成乙醛,乙醛与单宁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
参考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果蔬采后品质调控关键技术》报告指出:“CO₂脱涩法适用于大规模商业化生产,而温水浸泡法则适合小农户使用。”(来源:https://www.most.gov.cn/cg/hzjl/202012/t20201215_160921.htm)
三、牛心柿脱涩的具体操作方法
方法一:高浓度二氧化碳脱涩法(推荐用于规模化生产)
操作步骤:
- 采收时机选择:果实八至九成熟时采摘,果皮仍为黄绿色至浅橙色,硬度适中(可用果实硬度计测定,建议在6.0–8.0 kg/cm²之间)。
- 预冷处理:采后24小时内将果实置于10℃环境中预冷12小时,减少生理损伤。
- 装箱密封:将果实整齐放入塑料筐或专用脱涩箱中,避免挤压。
- 注入CO₂:向密闭容器中通入90%以上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保持温度15–20℃,相对湿度85%–90%。
- 维持时间:持续处理24–48小时(视温度调整,15℃需48小时,20℃可缩短至24小时)。
- 通风取出:处理结束后打开容器,通风1–2小时,再取出分级包装。
注意事项:
- 容器必须气密性良好,建议使用食品级聚乙烯袋或不锈钢脱涩舱。
- CO₂浓度过低会导致脱涩不彻底;过高(>95%)可能引发果肉褐变。
- 处理期间禁止开箱检查,以免破坏气体平衡。
该方法脱涩率可达98%以上,且能较好保持果实硬度与货架期,适用于山东、河南、陕西等主产区的大户及合作社。
方法二:温水浸泡脱涩法(适合家庭或小规模种植户)
操作步骤:
- 挑选果实:选择无机械伤、无病虫害的完整果实。
- 准备温水:将清洁饮用水加热至40±1℃(可用温度计监测)。
- 浸泡处理:将果实完全浸没于水中,水位高出果实5cm以上。
- 保温措施:使用保温桶、泡沫箱或电热恒温水浴装置维持水温稳定。
- 持续时间:一般需12–24小时,期间每6小时更换一次水并重新加温。
- 取出晾干:脱涩完成后捞出,自然晾干表面水分即可食用或短期储存。
注意事项:
- 水温严禁超过43℃,否则易导致果肉软化甚至腐烂。
- 果实不宜堆叠过密,确保水流循环通畅。
- 建议每公斤水对应不超过0.8公斤果实,防止温度骤降。
此法成本低、操作简便,特别适合四川、湖北、贵州等南方山区小农户应用。
方法三:乙烯利催熟脱涩法(适用于配合贮藏运输)
操作步骤:
- 配制0.05%–0.1%乙烯利溶液(即50–100 mg/L)。
- 将果实浸入药液中1–2分钟,或均匀喷洒于果面。
- 取出后置于20–25℃、湿度85%的环境中堆放,覆盖塑料薄膜保湿。
- 一般经3–5天即可完成脱涩。
注意事项:
- 严格按照农药登记剂量使用,不得超量。
- 处理后的果实应尽快销售,不宜长期贮藏。
- 禁止在有机认证果园中使用。
农业农村部《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明确指出:“乙烯利可用于柿子脱涩,但须遵守安全间隔期,采后立即处理者无需等待。”(来源:http://www.moa.gov.cn/zhengce/zwgk/202006/t20200618_5765476.htm)
四、不同季节与地区的脱涩技术应对策略
春季(3–5月):早春采收青果脱涩
部分地区存在提早采收青果用于市场抢占的现象。此时果实尚未充分发育,单宁含量极高。
解决方案:
- 推荐采用CO₂脱涩+低温贮藏联用技术。
- 脱涩后迅速转入0–2℃冷库,延长供应周期。
- 注意:脱涩前不得冷藏,否则会抑制呼吸作用,导致脱涩失败。
适用区域:河北保定、山西运城等地早熟栽培区。
夏季(6–8月):高温高湿环境下防霉变脱涩
夏季气温高,微生物活跃,温水法易引发果实腐烂。
解决方案:
- 优先选用气调脱涩法(CO₂或氮气置换氧气)。
- 控制处理温度不超过25℃,时间缩短至18–24小时。
- 脱涩后立即分拣,剔除破损果,快速进入冷链。
适用区域:湖南、江西、福建等南方湿热地区。
秋季(9–11月):集中采收高峰期高效脱涩
秋季为牛心柿主采期,产量大,需批量处理。
解决方案:
- 建立移动式脱涩工作站,配备CO₂发生器与温控系统。
- 实行“采–预冷–脱涩–分级–包装”一体化流水线作业。
- 推广“合作社集中处理+农户分散供应”模式,提升效率。
适用区域:陕西富平、山东枣庄、河南渑池等全国主产区。
冬季(12–2月):低温条件下脱涩启动慢
冬季气温低,果实代谢缓慢,脱涩速度显著下降。
解决方案:
- 提前将果实移至15℃以上环境回温24小时。
- 使用加热型脱涩舱或温室大棚内操作。
- 可结合乙烯利辅助启动脱涩反应。
适用区域:东北、西北寒冷地带(如辽宁丹东、新疆阿克苏)。
五、配套种植管理建议(确保脱涩效果基础)
脱涩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采后技术,更与田间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1. 品种纯度保障
确保种植的是正宗“牛心柿”品种,避免混杂甜柿(如‘阳丰’)造成误判。可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提供的DNA指纹图谱鉴定服务确认(http://zgs.caas.cn/)。
2. 合理施肥
增施钾肥和钙肥,控制氮肥用量。据河南省农科院试验表明,亩施硫酸钾20kg+过磷酸钙50kg,可降低单宁合成速率15%以上。
3. 适时采收
避免过早采收(<七成熟)或过晚(>九成熟)。最佳采收期为果皮转黄、种子变褐、果柄易分离时。
4. 病虫害防控
重点防治柿蒂虫、炭疽病,防止果实带伤入库,影响脱涩均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