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芝麻(Sesamum indicum L.)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因其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和钙等营养成分,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与保健品领域。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科学掌握黑芝麻的采收季节及配套种植技术成为提高产量与品质的关键环节。本文围绕“黑芝麻是哪个季节采收的”这一核心问题,结合我国主要产区气候特点,系统阐述黑芝麻的适宜采收期、品种选择、田间管理措施,并提供可操作性强的技术方案,引用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发布的指导文件,助力农户实现高效稳产。
一、黑芝麻是哪个季节采收的?——基于区域气候的采收时间分析
黑芝麻属于喜温短日照作物,生育期一般为80~110天,具体采收时间因品种、播种期和地理区域而异。根据《全国粮油作物主推技术指南(2023年版)》(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黑芝麻的成熟标志为植株下部蒴果由绿转黄、顶部蒴果开始变褐,种子呈现固有色泽(乌黑发亮),此时即可准备收获。
1. 华北地区(河北、山东、河南)
- 播种时间: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
- 采收季节:8月下旬至9月中旬
- 代表品种:中芝13、冀芝10号
- 技术要点:
- 播种前进行晒种处理,提升发芽率;
- 采用宽窄行种植(宽行60cm,窄行40cm),株距20cm,亩留苗1.0~1.2万株;
- 注意防倒伏,在初花期喷施多效唑(15%可湿性粉剂50g/亩+水50kg)控制株高。
注意事项:华北地区秋季易遇连阴雨,应在晴天上午露水干后抢收,避免蒴果开裂造成落粒损失。
2. 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安徽、江苏)
- 播种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中旬(春播)或6月上中旬(夏播)
- 采收季节:
- 春播:8月中下旬
- 夏播:9月下旬至10月上旬
- 代表品种:皖芝12、鄂芝五号
- 技术要点:
- 推广“一拌三喷”绿色防控技术(拌种用噻虫嗪+咯菌腈,生长期喷施吡虫啉、苯甲·嘧菌酯、磷酸二氢钾);
- 实行轮作制度,避免重茬,推荐与水稻、玉米轮作;
- 成熟期注意防治茎点枯病,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叶面喷雾。
注意事项:该区域湿度大,成熟后期易发生霉变,建议在植株70%-80%蒴果变黄时即开始分批收获,优先收割低洼地块。
3.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
- 播种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早春播)或5月上旬(山区错峰播)
- 采收季节:7月下旬至8月下旬
- 代表品种:川芝10号、云芝2号
- 技术要点:
- 山区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增温保墒,提早播种;
- 施足底肥:每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kg + N-P-K复合肥(15-15-15)30kg;
- 开花前后追施硼肥一次(硼砂0.1kg/亩),防止“花而不实”。
注意事项:西南地区多丘陵地形,机械化程度低,提倡人工小捆收割、立架晾晒,减少籽粒损失。
4. 南方双季稻区(湖南、江西、广西)
- 播种时间:6月下旬至7月上旬(接早稻茬口)
- 采收季节:9月下旬至10月中旬
- 代表品种:赣芝9号、湘芝7号
- 技术要点:
- 推广“稻—芝”轮作模式,利用水稻收获后快速整地播种;
- 采用精量播种机条播,播种深度2~3cm,覆土均匀;
- 生育中期注意抗旱,遇持续高温干旱应灌跑马水一次。
注意事项:南方秋季光照充足但偶有台风影响,应关注天气预报,在台风来临前完成收割。
二、黑芝麻采收关键技术操作流程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芝麻机械化收获技术规程》(农科油所技规〔2022〕第4号),黑芝麻采收分为人工采收与机械采收两种方式,推荐流程如下:
(一)人工采收操作步骤
- 判断成熟度:观察植株下部2~3个蒴果颜色由绿转黄,轻轻摇动有响声(种子松动),即可采收。
- 择时收割:选择连续晴天的上午9点以后,待露水完全蒸发后进行。
- 收割方法:用手握住茎秆中下部,用镰刀贴近地面割断,随即捆扎成小把(直径约15cm)。
- 晾晒脱粒:
- 立架晾晒法:将芝麻捆插在通风向阳处,搭设“人”字形支架,晾晒7~10天;
- 击打脱粒:待蒴果完全干燥后,轻拍或敲击茎秆使种子脱落,过筛去杂。
- 储存条件:含水量降至8%以下,装入编织袋或密封容器,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
(二)机械采收操作步骤(适用于规模化种植)
- 适收期判定:全田80%以上蒴果变黄,植株含水量≤30%,早晨无露水。
- 机械调试:
- 使用联合收割机(如雷沃谷神GE系列加装芝麻专用割台);
- 调整拨禾轮转速(低速)、滚筒转速(≤600rpm)、凹板间隙(12~15mm),减少破碎率。
- 作业要求:
- 行走速度控制在3~4km/h;
- 收割幅宽不超过割台宽度90%;
- 收割后及时清仓,防止混杂。
- 后续处理:
- 收获籽粒立即摊开晾晒,厚度不超过5cm;
- 含水量达标后入库,建议使用防虫磷处理仓储环境。
注意事项:机械采收前必须停水7~10天,确保田间干燥,否则易堵塞机器并增加杂质含量。
三、不同生态区应对策略建议
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特色油料作物抗灾减损技术推广的通知》(农办农〔2023〕18号)提出分区应对措施:
区域 | 主要风险 | 应对方案 |
---|---|---|
华北 | 秋涝、早霜 | 推迟播种至6月初,选用早熟品种(如中芝18),配套排水沟渠 |
长江流域 | 高温高湿、病害频发 | 推广抗病品种(鄂芝五号),加强通风透光,应用生物农药 |
西南 | 干旱、坡地耕作难 | 推行集雨窖+滴灌补墒,发展小型手持式收割工具 |
南方双季稻区 | 台风、光照不足 | 错峰播种避开台风季,推广矮秆抗倒品种 |
此外,建议各地建立“芝麻生产气象服务站”,接入国家农业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发的“智慧农情监测平台”(http://www.naie.org.cn),实时获取积温、降水、成熟预警信息,科学安排采收计划。
四、优质高产关键配套技术
1. 品种选择原则
- 早熟型:适用于复种或冷凉地区,生育期<90天(如中芝18);
- 中熟型:主流类型,适应性广(如冀芝10号);
- 晚熟型:用于单季种植,产量潜力高(如川芝10号)。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5号——2023年农作物优良品种推介目录》,推荐以下黑芝麻主导品种:
品种名称 | 审定编号 | 生育期(天) | 适宜区域 |
---|---|---|---|
中芝13 | 国审油20210012 | 95 | 华北、黄淮海 |
冀芝10号 | 冀审油20200003 | 98 | 河北、山西南部 |
鄂芝五号 | 鄂审油2021002 | 92 | 湖北、湖南北部 |
赣芝9号 | 赣审油2020001 | 96 | 江西、福建西北部 |
2. 关键施肥技术
依据《芝麻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NY/T 2956-2016),推荐施肥方案如下(以亩产100kg籽粒为目标):
- 底肥:有机肥1500kg + 尿素5kg + 过磷酸钙25kg + 氯化钾6kg + 硼砂0.5kg
- 追肥:
- 苗期(3~4叶期):追施尿素3kg/亩;
- 初花期:喷施0.2%磷酸二氢钾+0.1%硼砂溶液,间隔7天连喷2次。
特别提醒:忌偏施氮肥,否则导致徒长、倒伏、贪青晚熟,直接影响采收进度。
五、总结
综上所述,“黑芝麻是哪个季节采收的”并非一个固定答案,而是取决于种植区域、品种特性和播种时间。总体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黑芝麻采收集中在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其中:
- 华北地区:8月底至9月中旬;
- 长江流域:8月中下旬至9月下旬;
- 西南山区:7月底至8月下旬;
- 南方双季稻区:9月底至10月中旬。
通过选用适宜品种、优化播期、精细田管、科学判断成熟度并合理选择采收方式,可显著提升黑芝麻的产量与商品等级。建议广大种植户密切关注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发布的指导意见,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