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豆苗后除草剂的选择原则
在大豆生长过程中,苗后除草是保障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选择合适的苗后除草剂需遵循以下原则:
- 安全性:确保对大豆作物无药害;
- 高效性:能有效防除主要杂草种类(如马唐、狗尾草、藜、苋菜等);
- 适期性:根据大豆生长期选择最佳施药时间;
- 环境友好性:减少残留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发布的《农田杂草防控技术指南》,推荐在大豆出苗后至3叶期前进行苗后除草作业,此时杂草处于幼苗期,药效更佳。
二、常用大豆苗后除草剂品种及使用方法
1. 精喹禾灵(Quizalofop-P-ethyl)
- 适用对象: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如马唐、牛筋草等;
- 施药时期:大豆2~3片复叶期;
- 用量:每亩用5%乳油50~70毫升;
- 注意事项:
- 避免高温天气喷洒;
- 不可与阔叶类除草剂混用。
2. 氟磺胺草醚(Fomesafen)
- 适用对象:阔叶杂草如苍耳、蓼、苋等;
- 施药时期:大豆1~2片复叶期;
- 用量:每亩用24%水剂30~50毫升;
- 注意事项:
- 药后叶片可能出现灼伤斑点,属正常反应;
- 建议早晚喷药,避免阳光直射。
3. 苯达松(Bentazon)
- 适用对象:防除莎草科和部分阔叶杂草;
- 施药时期:大豆真叶展开后;
- 用量:每亩用48%水剂100~150毫升;
- 注意事项:
- 对大豆安全,但对水田杂草效果不佳;
- 喷雾应均匀,防止漏喷或重喷。
以上推荐依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发布的《大豆田杂草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链接)。
三、不同地区与季节的用药方案建议
1. 华北地区(河北、山东、河南等)
- 春季播种区
- 杂草类型:以禾本科为主;
- 推荐用药:精喹禾灵 + 少量氟磺胺草醚;
- 施药时间:出苗后15~20天;
- 注意事项:避免干旱时施药,需配合灌溉。
2. 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
- 春播大豆主产区
- 杂草类型:藜、苋、马齿苋等阔叶杂草多;
- 推荐用药:氟磺胺草醚 + 苯达松;
- 施药时间:大豆1~2叶期;
- 注意事项:气温低于15℃时不建议施药。
3. 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
- 夏播大豆种植区
- 杂草类型:禾本科与阔叶草混合发生;
- 推荐用药:精喹禾灵 + 氟磺胺草醚;
- 施药时间:出苗后2周内;
- 注意事项:注意排水防涝,避免积水导致药液流失。
4. 西南地区(四川、重庆、云南)
- 秋播大豆种植区
- 杂草类型:多年生杂草较多;
- 推荐用药:苯达松 + 精喹禾灵;
- 施药时间:苗齐后尽早施药;
- 注意事项:加强土壤封闭处理,提高防效。
四、施药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操作步骤:
- 田间调查:识别杂草种类,确定用药配方;
- 配制药液:
- 按推荐剂量稀释;
- 加入适量助剂(如有机硅助剂)提升展着性;
- 喷雾作业:
- 使用扇形喷头,保持喷雾高度30~50cm;
- 行走速度匀速,避免重喷漏喷;
- 清理设备:及时清洗喷雾器,避免交叉污染;
- 记录信息:包括用药时间、剂量、气象条件等。
注意事项:
- 气象条件:晴朗无风或微风天气为宜,雨前不宜施药;
- 人员防护:穿戴口罩、手套、防护服,避免吸入或接触皮肤;
- 轮换用药:避免单一药剂连续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
- 残留控制:注意药剂残效期,避免下茬作物受影响;
- 水源保护:远离饮用水源地施药,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