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沙参的药用价值与来源
北沙参,学名Glehnia littoralis,是伞形科植物珊瑚菜的干燥根,主产于中国北方沿海地区,如山东、河北、辽宁等地。作为传统中药材,北沙参以其养阴清肺、益胃生津的功效而广受中医青睐,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劳久咳、咽干喉痛及胃阴不足等症。其性味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是滋阴类药材中的代表性品种。
在《本草纲目》《神农本草经》等古籍中均有记载,北沙参被视为“润肺止咳之上品”。现代研究也表明,北沙参含有多种香豆素类、多糖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因此在中药方剂和保健品中应用广泛。

“扎参”名称的由来与常见误解
在民间或部分地方市场中,“扎参”这一名称时常被提及,尤其在药材交易或养生食谱中频繁出现。不少人误以为“扎参”是一种独立的人参类补品,甚至将其与西洋参、党参或北沙参混为一谈。但实际上,“扎参”并非正式的中药材名称,而更可能是某些地区对特定药材的俗称或误称。
值得注意的是,在山东、河北等地,农民在采收北沙参后,常将其根部扎成小捆进行晾晒和销售,因此得名“扎参”——即“扎成捆的参”。这种叫法源于加工方式,而非植物学分类。也就是说,“扎参”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药材品种,而是北沙参在产地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俗称。
扎参是北沙参吗?答案揭晓
那么,扎参是北沙参吗?答案是:是的,在大多数情况下,“扎参”指的就是北沙参,特别是经过捆扎处理后的北沙参干货。两者在植物来源、药用部位、功效主治上完全一致。所谓的“扎参”,只是北沙参在商品流通中的一种别称或俗称,属于同物异名现象。
需要强调的是,市场上也存在个别商家利用“扎参”这一模糊名称误导消费者,将其包装成稀有补品以抬高价格。因此,消费者在购买时应认准正规渠道,并查看产品标签是否标注“北沙参”或“Glehnia littoralis”等规范名称,避免因名称混淆而购错药材。

如何辨别真正的北沙参?
为了确保用药安全与疗效,掌握辨别北沙参真伪的方法尤为重要。正品北沙参具有以下特征:
- 外形:根呈细长圆柱形,略弯曲,长10~25厘米,直径0.5~1.5厘米;
- 颜色:表面淡黄白色至浅棕黄色,有细纵皱纹;
- 质地:质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浅黄白色,木部淡黄色;
- 气味:气微,味微甘。
若发现药材颜色过白(可能硫熏)、气味刺鼻或口感苦涩,则需警惕掺假或劣质产品。此外,真正的北沙参不含“人参味”,也不具备人参那样的大补元气作用,切勿将其与人参类药材混淆使用。

结语
综上所述,“扎参”并非独立药材,而是北沙参在产地加工过程中的俗称,源于其成捆销售的形式。因此,当人们问“扎参是北沙参吗”时,可以明确回答:扎参就是北沙参,二者实为同一药材的不同称呼。了解这一点,有助于消费者正确认识药材本质,避免被市场术语迷惑,科学合理地选用中药养生。
在选购时,建议优先选择有资质的药店或品牌产品,关注产地信息与检测报告,确保所购北沙参品质纯正、无硫熏、无掺杂,真正发挥其养阴润肺的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