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桂花如期绽放,香气却绵延至深秋
每年农历八月,金风送爽,正是“八月桂”盛开的时节。人们常说“八月桂花香”,但近年来,在南方多地却出现了“八月桂花十月香”的独特现象——桂花虽在八月初开,其馥郁芬芳却久久不散,一直延续到十月下旬,为秋日增添了一抹温柔的诗意。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随着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桂花的花期呈现出延长趋势。尤其是丹桂、金桂等常见品种,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能实现二次零星开花,使得原本短暂的花香得以延续。这也让“八月桂”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季,而是成为贯穿整个秋季的自然馈赠。

“八月桂花十月香”背后的自然密码
“八月桂”之所以能在十月依然飘香,与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属于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其中以“八月桂”最为典型,因其多在农历八月进入主花期而得名。这类桂花对温度极为敏感,当日均气温稳定在22℃左右时,花芽便开始萌动。
而在现代城市环境中,秋季降温缓慢,夜间温度波动较小,加之绿化养护水平提升,使得部分桂花植株在经历第一次大规模开花后,并未完全进入休眠状态,反而在十月迎来第二波零星绽放。这种“续香”现象,被民间形象地称为“八月桂花十月香”。
不仅如此,一些园艺专家指出,通过合理施肥、修剪和水分管理,还可人为延长桂花观赏期。例如,在九月初适当施用磷钾肥,有助于促进花芽分化,提高复花概率。
桂花香里的文化记忆与生活美学
从古至今,桂花都是中国文化中高洁、吉祥的象征。屈原《离骚》中有“援北斗兮酌桂浆”,唐代诗人王建写下“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而今,“八月桂”的香气不仅弥漫在街头巷尾,也浸润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在江南一带,每逢桂花开放,家家户户都会采集新鲜桂花,制作桂花糖、桂花酒、桂花糯米藕。如今即便到了十月,仍能在老城区的巷口闻到阵阵甜香,那是阿婆正在晾晒最后一茬桂花,准备封存一整年的味道。
更有不少城市将“八月桂”作为市树或行道树种植,如杭州、苏州、桂林等地,每到秋季便化身为“桂香之城”。漫步其间,落叶铺金,香气袭人,仿佛行走于诗画之中。

延续的芬芳,是对季节最温柔的回应
“八月桂花十月香”不仅是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现象,更是一种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美好体验。它提醒我们:有些美不必转瞬即逝,也可以悠长绵延。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慢下来,闻一缕迟来的桂花香,看一片缓缓飘落的黄叶,或许就是秋天给予我们最静谧的治愈。八月桂虽以“八月”命名,但它的情韵,早已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把整个秋天都染上了甜香。
未来,随着生态城市建设的推进,“八月桂”的香气或将持续更久,惠及更多人群。让我们珍惜这份来自自然的馈赠,在每一个还能闻见桂花香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诗意与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