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6优673:高产抗病的水稻新品种
2025-08-17 05:10:37 发布
内6优673,一个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与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共同培育的水稻新品种,以其卓越的产量表现和抗病害能力,成为福建省晚稻种植的新选择。这个品种的审定编号为闽审稻20180013,其全生育期平均为129.6天,略长于对照品种宜优673。内6优673以其整齐的群体、良好的后期转色和较高的植株,展现出了其独特的生长特性。
在产量方面,内6优673表现出色,2015年和2016年的区试中,平均亩产分别达到500.46公斤和500.93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15%和9.91%,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为500.70公斤,比对照增产8.03%。2017年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7.35公斤,比对照增产3.37%,再次证明了其高产潜力。
内6优673的稻瘟病抗性鉴定显示其具有良好的抗病性,这对于保障作物健康和减少农药使用具有重要意义。米质检测结果显示,其糙米率为83.1%,整精米率为40.9%,垩白度为13.7%,透明度为2级,碱消值为3.1级,胶稠度为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为12.5%,这些指标均表明内6优673的米质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在栽培技术方面,内6优673适宜作为晚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至30天。插植密度建议为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施肥方面,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8: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分管理上,应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的方式。同时,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以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
综上所述,内6优673以其高产、抗病和适宜的米质,成为了福建省晚稻种植的优选品种。其栽培技术要点的明确,为农民提供了实用的指导,有助于提高种植效率和作物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