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新突破:浙江大学培育的“浙大粳1A”不育系水稻

2025-07-03 05:13:55 发布

在现代农业科技的浪潮中,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再次取得重大成就,成功培育出了一种新型水稻不育系——“浙大粳1A”。这一成果不仅代表了我国农业科研的新高度,也为全球粮食安全贡献了一份力量。

“浙大粳1A”以其独特的遗传背景和优异的性状,从众多水稻品种中脱颖而出。该品种源自于安粳1A与ZDJ1B8的杂交,后者是安粳1B早花突变体ZDJ3与浙大黄彩禾的后代。这种迟熟中粳类型的水稻植株中等,株型紧凑,展现出了较强的分蘖力和深绿的叶色。其剑叶短挺,穗型中等,中芒,谷粒呈短椭圆形,叶鞘、稃尖及柱头均为无色,这些特征使得“浙大粳1A”在田间表现尤为突出。

在不育性方面,“浙大粳1A”经过严格的群体考查,不育株率达到了100%,自交结实率为0%,花粉败育率高达99.997%,其中染败率占60.037%。这些数据充分证明了“浙大粳1A”作为不育系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品质方面,“浙大粳1A”同样表现出色。精米率为75.6%,整精米率为61.6%,米粒长5.1mm,长宽比为2.0,垩白粒率仅为8%,垩白度0.8%,透明度达到2级。碱消值为7.0级,胶稠度为72 mm,直链淀粉含量为17.4%。这些指标不仅显示了“浙大粳1A”的高米质,也预示着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抗性方面,“浙大粳1A”同样展现出了卓越的表现。经浙江省农科院植保与微生物研究所鉴定,叶瘟平均等级为1.3级,最高等级为2级,显示出了对稻瘟病的抗性。此外,“浙大粳1A”与恢复系ZD-JR01、JR2、JR22等测配组合表现出了较强的产量优势,这无疑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途径。

综上所述,“浙大粳1A”以其优异的不育性、高品质和抗稻瘟病的特性,成为了水稻育种领域的一大亮点。这一成果不仅展现了浙江大学原子核农业科学研究所科研团队的实力,也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