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欣棉37:抗虫高产,西北棉农的新选择
在棉花种植领域,国欣棉37以其卓越的抗虫性能和早熟特性,成为西北内陆棉区棉农的新宠。这款由河间市国欣农村技术服务总会和新疆国欣种业有限公司共同培育的转基因棉花品种,以其国审棉20242003的审定编号,正式亮相于农业市场。
国欣棉37的品种来源结合了GK39和汉南大铃的优良基因,专为抗棉铃虫而设计。它不仅拥有农基安证字(2019)第269号的安全证书,而且在纤维品质上达到了Ⅱ型标准,显示出其在棉花产业中的重要价值。该品种的生育期为119天,株型松散而强健,株高约80.5厘米,具有粗壮的茎秆和丰富的茸毛,叶片中等大小,颜色鲜绿。每株平均结铃6.9个,铃呈卵圆形,单铃重6.1克,衣分高达43.4%,子指10.3克,霜前花率高达99.3%,显示出其出色的产量潜力。
在产量表现上,国欣棉37在2022-2023年的绿色通道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的亩产分别达到了424.7千克、184.8千克和183.5千克,比对照品种新陆早61号增产8.4%至10.9%。2023年的生产试验中,亩产分别为407.9千克、177.7千克和177.5千克,增产幅度在5.7%至10.8%之间,进一步证明了其高产的特性。
栽培国欣棉37时,需要遵循以下技术要点:适期播种,即4月10日至4月25日之间;合理密植,密度控制在14000-16000株/亩;化学调控要前轻后重;施足底肥,并在蕾期及花铃期及时追肥,注意增施磷、钾肥和微肥;及时足量灌溉;以及加强苗期中耕,预防病害,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和田间杂草。
最终,国欣棉37以其出色的抗虫性、早熟性和高产性,通过了国家棉花品种审定,适宜在西北内陆北疆、河西走廊早熟棉区春播种植。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黄萎病重病地不宜种植此品种。国欣棉37,以其全面的抗性和高产表现,为棉农带来了新的种植选择,有望在棉花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